82万新发肺癌病例背后:肺结节的真相与应对全攻略
82万新发肺癌病例背后:肺结节的真相与应对全攻略
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每年肺癌新发约82.81万例,死亡约65.70万例,新发及死亡人数均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随着高分辨率以及低辐射剂量CT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参加肺癌筛查项目或健康体检的人群增加,肺结节的检出越来越多。目前为止,低剂量CT 肺癌筛查的肺结出率约为 20%。与既往胸部 X 线检查相比,CT筛查可使肺癌病死率显著下降。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在肺部影像表现为直径≤30m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者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根据肺结节大小不同:
- 直径<5mm称为微小结节;
- 直径5mm-10mm称为肺小结节;
- 直径11mm-30mm称为肺结节。
根据胸部CT判断是否存在磨玻璃密度成分,可将肺结节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实性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PSN)。
肺结节的大小与恶性风险的关系
肺结节的大小与其恶性风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小于6毫米的肺结节恶性风险极低,而大于10毫米的肺结节恶性风险显著升高。具体来说:
- 直径<5mm的微小结节,恶性风险极低(<1%);
- 直径5-10mm的小结节,恶性风险逐渐增加(6%-28%);
- 直径11-20mm的中等大小结节,恶性风险显著增加(33%-64%);
- 直径>20mm的大结节,恶性风险非常高(64%-82%)。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结节大小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肺结节的良恶性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建议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管理和处理。
发现肺结节后的处理建议
及时就医:发现肺结节后,应及时到胸外科或呼吸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专业评估: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密度、边缘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鉴别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的,然后给出相应的诊疗建议。
定期随访:对于良性倾向的结节,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具体随访频率如下:
- ≤5mm的肺部微小结节,非高危人群一般建议保持正常查体频率就行(一年一次),但高危人群6个月建议随访复查一次。
- 6到10mm的小结节,非高危人群半年建议随访一次;高危人群要缩短随访时间3—6个月复查。
- 8到10mm以上的结节,非高危人群3—6个月随访一次,高危人群建议3个月随访一次。
手术治疗:对于恶性倾向的结节,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通常首选经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手术或经机器人辅助手术。这些微创手术方式创伤小、愈合快、对生活影响小。
如何预防肺结节?
科学预防肺结节,要注意以下方面:
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年龄>40岁的患者,如有吸烟、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筛查早期肺癌。
戒烟: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率。还应注意避免二手和三手烟的危害。
避免大气污染:遇到大气污染严重时,外出一定要戴好防护口罩,室内可用空气净化器。
减少厨房油烟:使用抽油烟机,保持厨房通风,尽量减少煎炸烧烤等产生大量油烟的烹饪方式。
注意职业防护:从事粉尘、化学等高危职业者,佩戴相应防护用具;积极治疗肺部炎症:慢性感染可影响免疫功能,甚至发生肿瘤。
总之,肺结节的发现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肺癌,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即使存在恶性风险,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也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因此,面对肺结节,既不必过度恐慌,也要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