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传统文化点亮语文课堂:从经典诵读到文化自信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22: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传统文化点亮语文课堂:从经典诵读到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积淀,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基础更牢、涵盖面更广、底气最足、底子最牢、后劲最足的一种自信”,对国家的坚实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深厚的底蕴。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在文化自信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01

经典诵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它具有这种特有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诵读,继而体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传统思维的内在智慧。比如《诗经》的自然清新,《论语》的朴实智慧和《红楼梦》的纷繁世态,这些都使学生在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感受中树立了对文化自信的基础感知。通过对这些经典的深入学习,同学们在文化熏陶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智慧感悟中也建立了随着人生成长而不断完善的认知自信和处事哲学。

02

文学作品分析:培养社会观察力

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窗口,让学生观察人性,剖解社会。从鲁迅的犀利批判到巴金的真挚情感,再到钱钟书的诙谐幽默,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都表现出丰富多样的人性,启发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与多元;这些作品的论述,使学生在对他人心灵的同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03

跨文化比较:培养国际视野

文化自信不是对国外文化的单纯排斥,而是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全面了解和对外来文化的横向比较以及深入认识。简言之,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外来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中外文学作品比较分析,发现文化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比如学生在比较中西方诗歌中对自然的细节描述,可以从全球的视角来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也可以从民族的视角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04

创新教学方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充分开发互动性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借助新型的语文教学,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文化体验。江浙地区的部分学校组织开展的“传统文化日”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文化展示来体会传统节日,并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手工制作的教学形式,是对传统听觉和视觉课堂的改良突破,利用触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从而达到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目的。另外,通过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历史遗迹进行参观巡游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文化遗产,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又可以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语文教学也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比如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情景,给予古代文化的生活图景以更直观的视觉效果。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讨论和专题研究。通过网上学习平台,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内涵在互动中认识得更加深刻。这些革新手段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为构建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理念。

05

跨学科融合:拓展文化视野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而是需要将视野拓展开来,真正让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产生互动,一方面,学生能够在跨学科教学提供的全面框架中切身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获得感,也能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跨学科教学能够让语文课堂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增强课堂的丰富呈现,让课堂的资源和内容都更多元多层,学生和老师的体验感都会更好。下一步可以考虑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形成更加全面的文化教育体系:将历史元素渗透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学生能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更深刻的感受,帮助学生能共情作者的感受;将艺术元素融入到语文课堂上,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活跃和生动,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幸福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去分析语文教学,需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将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都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还要积极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切实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育人功能,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