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干眼症药物的优势与局限
常见干眼症药物的优势与局限
干眼症是眼科门诊常见的问题疾病之一,研究数据显示,台湾干眼症的盛行率高达30%以上,而且在过去2001-2015年间,干眼症的年发生率仍不断增加。其中女性、年龄增长、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以及生活在干燥环境中,都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干眼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导致泪膜不稳定的慢性疾病,可能会造成眼表受损并伴随眼部不适的症状。亚洲干眼症学会(Asia Dry Eye Society, ADES)依据泪膜异常的情形,将干眼症分为以下3种类型,每种类型都与泪膜的不同分层有关(泪膜包含脂质层、水层和黏液层):
- 缺油(过度蒸发)型干眼症:脂质分泌不足或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
- 缺水型干眼症:水层物质减少使泪膜不稳定。
- 湿润度不足型干眼症:膜相关黏蛋白(membrane-associated mucin)缺乏或异常,导致角膜表面湿润度不足。
亚洲人使用眼药水
常见的干眼症药物
在诊断干眼症时,医师会从多方面进行评估,全面性考量包含患者的眼睛的症状、睑板腺的生理状态、泪膜脂质的质与量等因素。目前治疗干眼症的共识为普遍采用“阶段性处 置”策略,医师会依据干眼症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药物及其他治疗建议。
人工泪液
治疗初期阶段的干眼症,通常从低风险且常见的方法开始,如使用人工泪液来补充泪液成分,并建议改善生活习惯和调整生活环境。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干眼症症状加重,医师可能会采取更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例如使用促进泪液分泌的眼药水或对抗眼部发炎的治疗,以达到更有效的缓解效果。
人工泪液:是治疗干眼症常见的一线治疗选择,主要功能是补充眼睛所需的泪液和其他成分。这种治疗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且容易取得的优点,市面上也提供了多种配方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选择人工泪液时,应考虑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类型:
- 对于症状较严重的干眼症,通常需要选择黏度较高的人工泪液,然而,高黏度的药水可能会有视觉模糊、眼睛黏腻的感觉。
- 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者,泪液容易蒸发,适合选择使用含油质成分的人工泪液。
- 多次型(multidose)的人工泪液,通常含有防腐剂,然而已有研究证明,眼表长期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导致眼部受损等不良事件,对于已有其它眼表疾病的病人,可以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促泪液分泌剂
除了上述可以补水或补油的人工泪液,也有药物被证实可以改善黏蛋白分泌不足的同时促进水分分泌,例如diquafosol。然而,使用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为点用后眼睛或会有刺激感。
干眼症的抗发炎治疗药物
发炎反应是导致干眼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会破坏眼睛表面环境的平衡并引起眼表的不稳定。透过改善眼部的发炎状况,可以有效地改善干眼的症状。对于干眼症的抗发炎治疗,根据病情发展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用药:
- 急性期:短期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可于数小时内同时调降先天与后天免疫反应。
- 慢性期:使用环孢灵素(cyclosporine)眼用制剂,这是一 种局部抗发炎、免疫调节剂,用于治疗严重干眼症,依照医师指示可与人工泪液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目前在台湾,环孢灵素(cyclosporine)可使用的浓度有2种,一种为0.1%的浓度(每天一次);另一种为0.05%的浓度(每天两次)。
各类治疗干眼症药物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治疗干眼症的最终目标在于打破疾病的恶性循环,并重建眼表与泪膜的恒定稳定性。治疗过程应着重于缓解干眼症的现有症状,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调整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
以下依阶段列出常用药物的使用优先顺序与治疗目标及其限制性和副作用:
- 人工泪液:只能短暂缓解泪膜异常、调节泪液渗透压和控制发炎反应,但无法彻底解决干眼症的根本问题。使用时需注意,患者若不了解自己的干眼类型,随意购买的人工泪液可能效果不佳。或是点到有防腐剂(尤其是benzalkonium chloride, BAK)的剂型,对眼表更刺激,建议有症状尽速就医,在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 外用皮质类固醇:短期使用可以有效抑制干眼症的发炎反应,是与人工泪液同为第一线药物,但副作用为可能会造成眼压升高与白内障。
- 环孢灵素:抑制干眼症发炎反应,副作用比外用皮质类固醇低且可使用的期间更长,副作用为使用时可能会有刺激感。
药物治疗与其他干眼症治疗方法的结合
脉冲光治疗(intense pulsed light, IPL):IPL 有助于增强睑板腺功能,并进一步减轻发炎反应,许多研究证实可改善因睑板腺阻塞导致的缺油型干眼症的症状。此外,IPL 还可以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例如可刺激泪水生成的药品,如促泪液分泌剂,增加泪膜稳定性及保护眼表,提升IPL的疗效。
干眼症的成因多元,包括眼睑炎(blepharitis)、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部疾病,糖尿病、修格兰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等全身性疾病。环境因素、个人卫生习惯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也都 会导致干眼症发生。因此,治疗干眼症不应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还需要结合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全面提升眼部健康和泪膜的稳定性。
病患咨询
干眼症个性化治疗计划
由于干眼症有诸多成因,仅依赖人工泪液治疗往往效果有限。美国眼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的临床指引建议,为达到治疗效果,必须全面评估并治疗所有可能的致病因素,透过即时、合适的诊断,医师可以依据治疗经验和病人的偏好,制定个人化的治疗计划,并不是只基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还包括定期的评估和追踪的频率。
选择合适的干眼症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根据医师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原文来自The Eye O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