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榆林古城的明朝往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3: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榆林古城的明朝往事

榆林古城,这座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塞上明珠,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从明朝成化年间开始,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迁至榆林卫,开启了古城的辉煌篇章。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筑,榆林古城逐渐成为九边重镇之一,城墙高大坚固,城楼箭楼林立,形成了完善的防御体系。不仅如此,榆林古城还是边疆贸易中心和文化交融之所,城内外遍布古迹名胜和古代寺庙。如今,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成为了研究中国北方边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之地。

01

军事重镇:九边之首的防御体系

明朝时期,榆林古城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九边重镇之一,榆林古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堪称完备。城墙高大坚固,城楼箭楼林立,形成了严密的防御网络。这一切,离不开延绥镇巡抚余子俊的卓越贡献。

成化七年(1471年),延绥巡抚余子俊经过沿边实地调研,发现“三边惟延、庆地平易,利驰突。寇屡入犯,获边人为导,径入河套屯牧。自是寇顾居内,我反屯外。”形势非常严峻。他提出对策,要在沿边筑墙置堡,做到“绵引相接,以成边墙”。这一建议被朝廷以陕西民生凋敝为由拒绝。余子俊再次上奏,将修建边墙的意义再三强调,说这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程,只需要动员5万民众即可完成。这一次的建议被朝廷以边境土地平坦、浮沙多、工程难度大为由拒绝。成化八年,余子俊再次上奏朝廷,这次获得兵部支持,兵部的意见为“众议既协,宜令及时修筑兴举”。

余子俊在这一年多里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朝廷批准边墙工程后,他花费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修筑东起清水营(今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西北),西至定边营延至花马池(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西),全长1700余里的长城。同时,在沿线增设大城堡11个、墩台15座、小墩78座、崖寨工事890个,并且在榆林城北面建成橐驼城。

这项工程有两个结果,一是榆林城成为整个防御体系的节点;二是榆林段长城成为九边的标准,后来各边边墙体系就参照的榆林镇。考虑到由于绥德位置靠南,边境有警往往应援不及,而榆林成为防御体系节点,使延绥镇治徙至榆林顺理成章。成化九年,余子俊将延绥镇治移至榆林,后来也就有了榆林镇的说法,陕西北部的重心到了榆林。在后来的多年里,这里一直是北部边疆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因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将领,故有“榆林出将”的说法。

02

边疆贸易:多民族交融的商贸中心

榆林古城不仅是军事重镇,还是边疆贸易的重要枢纽。作为九边重镇之一,榆林古城吸引了汉、满、蒙等多个民族在此居住和贸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融景象。

在沿边工程修筑的同时,道路体系也在完善,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长城边堡之间的干道完成,方便沿边军需物资的发放和兵力调度,史载“运粮者循边墙而行,骡驮车运,昼夜不绝”;二是榆林卫到西安府的驿路,共18站,通过这条线路,关中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边疆。从榆林到西安跨区域的道路修建,很难是地方政府的主动行为,至少是为了重大军事行动或者出于沿边安全考虑的中枢决策。

03

文化交融:美食中的历史味道

翻开斑斓的历史画卷,塞上名城榆林作为九边重镇,曾有汉、满、蒙等数十个民族在此居住征战,因此造就了这里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寻味塞上,其实就是去探寻美食所承载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

“不吃豆腐不逛街,等于没到榆林来”,这句不无调侃的俗语,一语点明了豆腐在榆林美食中的地位。豆腐是榆林第一名菜,以其色白如玉、细腻柔韧取胜,采用优质黄豆和传说中的“桃花水”,酸浆点制而成。桃花水即指榆林城普惠泉的泉水,水质富含矿物质,清凉甘甜,常饮使人面如桃花。

榆林豆腐深受民间喜爱,据《榆林地区志》记载:“明朝正德年间,武宗朱厚照巡视榆林,地方官上供豆腐美食,武宗食后称赞不绝,叹为京城御厨所不及,在榆每日必食之。从此,榆林豆腐誉满京华。”相传康熙帝御驾亲征噶尔丹巡幸榆林时,曾吃过此地菜品菠菜烩豆腐,龙颜大悦,誉其“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至此,榆林的豆腐名扬天下。

我生长于榆林,吃一碗热豆腐,乡愁入喉肠!记忆中一个鲜活的磨豆腐场景,是祖父一手举着鞭子吆喝毛驴,一手抡着小木勺将泡胀的黄豆喂进磨眼里,洁白的豆浆像牛乳般从磨牙里慢慢地倾流到木桶里。祖父挽起袖子,用一个密实的袋子装上豆浆用力将浆液挤出,倒进大锅里煮沸,再将豆浆倒进一个硕大的陶瓷盆里,卤水点制,白花花的豆花儿像天上游弋的云朵一样美丽,经过压制,便成洁白如玉的豆腐。一套工序,凝结了用时光沉淀下来的火候与手感。新鲜的豆腐色泽如玉、嫩软、韧细,就着蘸汁,入口滑腻醇香,余味绵长。豆腐的美味实在是难以形容,怪不得古人诗云:“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民间有养生俗语:“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豆腐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食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关于豆腐的制作,典籍多有记述,《辞源》载曰:“以豆为之。造法,水浸磨浆,去渣滓,煎成淀以盐卤汁,就釜收之。”《不列颠百科全书》有记载:“豆腐的制作技术始于中国的汉朝。”

榆林豆腐营养丰富,百食不厌,吃法极多,翻阅《榆林菜谱》,仅“豆腐”菜肴有二十六种以上:香酥豆腐、鸡刨豆腐、沙芥熘豆腐、烩豆腐脑、豆腐箱子、荷花双味豆腐丁、喜鹊豆腐、罗汉豆腐等。榆林有道“豆腐宴”,可谓“豆腐群英荟”,是今日榆林的特色盛宴,因其色、香、味俱佳,老少皆宜,深受中外美食家的青睐。

除了豆腐系列,拼三鲜也是榆林美食中的一道名菜。食材中猪、羊、鸡三种肉类俱全,要运用煮、烧、炸、涮、烩等多种烹饪技巧,历经三十多道复杂的工序制作而成。细观其菜品,烧肉酱红,菠菜碧绿,片粉透亮,黄花赛金,木耳乌黑……五色相宜,五味调和百味香,色泽诱人,香气四溢。这道菜为榆林人家庭聚餐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压轴菜。

信步古城老街,市井氛围从容而闲散,有“小北京”美称的老街,处处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明清遗韵,触目是六楼骑街的美景,老字号店铺林立。塞上饭庄留下过许多人的美食记忆,我们每人一碗拼三鲜,再来二两羊肉饺子,要一瓶二两装的老榆林酒,品味美食,不时呷一口小酒,怡然自乐。塞上清澈的阳光像水一样柔和地挥洒在店里,氤氲一派慵懒闲适的午后气息。此时,我们享用的已不单纯是美食,而是在咂摸着积淀厚重的地域文化。在北东环路,有一家林家老铺三鲜馆的拼三鲜很是有名,入口自有一番厚朴滋味,资深吃货说其味最为正宗,一盆拼三鲜,竟能吃出佛跳墙的味道。

拼三鲜与榆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老病死、孩子的生日满月、乔迁之喜,重要的宴席没有一顿离得了它。拼三鲜,看似复杂的程序背后,其实寓意了这方山水多民族交融的包容性,象征了榆林人追求细致美的精神气质。

经典美食老榆林十二件却不然,它是贵族的,是不同寻常的。早于明代,驻守榆林的文武官员带来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南北交融、独具特色的榆林菜系。明清时期,蒙汉贸易尤为繁荣,饮食界出现了宴席文化,老榆林“十二件”应运而生。据史料记载,明武宗朱厚照来到榆林,榆林城内的大厨呈上此道菜品:中间一个大盘,周围12道菜品。朱皇帝不知何意,厨子解释“中间寿星大坐盘代表太阳,四周的‘十二件’代表一年12个月。寓意一年四季,皇恩浩荡,阳光普照,老百姓阖家团圆,丰衣足食”。从此,榆林“老十二件”的四碟八碗,成为明代的御用贡品。后来,渐渐传入民间,旧时喜宴均以“十二件”待客。

“老十二件”包含:冷盘寿星大坐盘、拼三鲜、菠菜焖肉丝、清蒸丸子、炸糕丸子、蛋羹汤、八宝饭、胡辣鸡、什锦汤、白面子、红面子、黄花肚丝汤。上菜须按次序上,第一道“镇场”菜,必是寿星大坐盘。拼三鲜浓缩了南北菜系精华,具有汉、满、蒙多种风味,常作为宴席上的压轴大菜。其中白面子、红面子,即为清蒸羊肉和红烧肉。“老十二件”荤素搭配、甜咸兼有、醇香味浓,食材包罗万象,且把南北方的口味,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

榆林饮食除咸口,还有不少甜口。有一道炸豆奶,用豆浆入锅煮沸,加入鸡蛋液、水淀粉,出锅入盘晾凉呈凉粉状,再撒干面粉切条,入锅油炸,盛盘并撒上白糖热食,色泽金黄鲜亮,外脆里嫩,入口香甜、豆香馥郁的滋味久久在舌尖上荡溢。还有一味糖棋子,揉合面粉、牛奶、核桃仁、芝麻上炉烤制而成,色泽金黄诱人,口感酥甜绵软、细腻温润。

羊杂碎和粉浆饭是榆林有名的传统小吃,羊杂碎是将羊杂与各种配菜烩制而成,味道辛香可口。粉浆饭,是将绿豆粉浆捂酸后入锅烧开,下入大米、黄米熬煮,吃时根据个人口味可加入韭菜、豆腐、老咸菜等调味品,食之光滑清淡,酸香适口。

除了以上所列,另外还有状若朗月、薄似蝉翼,其味沁人肺腑的清涧煎饼;麻辣咸嫩的米脂驴板肠;在《舌尖上的中国》中大放异彩的绥德黄馍馍……子洲馃馅、绥德油旋、镇川干炉、烙饼烩菜、麻汤饭等,都是在别处难以品尝到的。

美食之所以动人,除了味道纯正,更凝聚食客的情怀,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生活方式,传承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人间百味蕴藏着一次次非比寻常的文化之旅,柴米油盐潜藏着一段段迷人的风味历史。

04

历史回响:从明朝到今天的传承

榆林古城的辉煌历史,不仅体现在其军事防御体系和文化交融上,更体现在其对后世的影响。作为九边重镇之一,榆林古城见证了明朝边疆防御体系的演变,也见证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如今,这座古城已成为研究中国北方边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之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

站在榆林古城的城墙上,仿佛还能听到明朝时期战马的嘶鸣和商贾的吆喝声。这座历经五百多年沧桑的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继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榆林古城的明朝往事,不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