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德江炸龙入选国家级非遗:99条龙灯演绎土家孝亲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33: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德江炸龙入选国家级非遗:99条龙灯演绎土家孝亲文化

正月十五元宵夜,贵州省德江县的土家族儿女们用一场独特的“炸龙”仪式,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不仅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更凝聚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和睦团结的孝亲文化。

01

历史渊源:从祈雨仪式到国家级非遗

德江炸龙习俗,源于古代土家族的舞龙求雨仪式。相传,古时德江县一带常遭旱涝灾害,百姓生活困苦。为祈求上天降下甘霖,当地土家族先民便制作龙灯,通过舞龙和“炸龙”的方式,驱赶邪气,祈求风调雨顺。这种独特的祈雨仪式,逐渐演变为酬神娱人的民俗活动,成为德江县土家族儿女欢度元宵节的重要传统。

2005年,德江炸龙习俗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更是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活动流程:从出龙到炸龙的盛大仪式

德江炸龙习俗的活动流程严谨而庄重,从正月十二的出龙仪式开始,到正月十六的送龙仪式结束,整个过程持续五天之久。

出龙仪式:盛装起舞,共庆盛世

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上午,德江县城区张灯结彩,人山人海。随着一声锣鼓响彻云霄,99条龙灯在街头巷尾腾跃翻滚,正式拉开了炸龙活动的序幕。身着盛装的土家儿女载歌载舞,共庆繁华盛世,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五谷丰登。

巡游舞龙:百龙齐舞,万众欢腾

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13时,99条龙灯和62支巡游队伍、73辆各式彩车、24个精美亭子伴随着锣鼓声依次而出。各乡镇、街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将手里面的龙灯打圈、翻滚、戏珠……轮番上演着不同舞龙杂耍,而最值得看的除了每条龙的龙尾(龙尾为男扮女装)还有以“鹊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穆桂英挂帅”“姜太公钓鱼”等故事为题材的精美亭子。此时,德江县城摩肩接踵,街头路边天桥上都在观看这火热场景。

炸龙仪式:火海狂欢,祈福迎新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夜,随着一声鞭炮声的响起,时刻准备着的鞭炮手便知道第一条龙“出洞”了,这也意味着炸龙开始啦!舞龙者头戴头盔与毛巾,袒胸露臂,敲锣打鼓,高举火龙昂首前行,沿街人家与则早已将爆竹缠绕在一排排竹竿上,对路过的火龙狂轰乱炸,火红的鞭炮、震天的响声、飞舞的嘘花……德江县的土家儿女用最红火、最火热、最特别的方式迎接着新的一年。

03

文化内涵:祈福纳祥,传承孝亲文化

德江炸龙习俗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活动,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和睦团结的孝亲文化。炸龙仪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出龙仪式: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巡游舞龙:展现了土家族儿女的团结协作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和睦团结的孝亲文化。
  • 炸龙仪式:通过“炸”的方式去除龙身上的邪气,象征着驱赶邪恶,祈求平安。
04

现代传承:古老民俗焕发新生机

在现代社会,德江炸龙习俗不仅得到了传承,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每年春节期间,德江人民都会自发组织起来,从省内外赶回来参加正月十五的炸龙活动。这一传统习俗,已成为连接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凝聚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和睦团结的孝亲文化。

德江炸龙习俗的成功传承,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德江县加大了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举办炸龙文化节、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炸龙习俗中来。同时,德江炸龙习俗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德江炸龙习俗,这一传承千年的民俗瑰宝,正以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和睦团结的孝亲文化,展现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