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裹上的病原体,你真的不怕?
快递包裹上的病原体,你真的不怕?
“女子拆快递后不洗手患上带状疱疹”“男子用牙撕快递包装后嘴烂流脓”……近期,多起因处理快递不当引发健康问题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到来,快递包裹数量激增,如何安全地接收和处理快递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快递包裹上的病原体
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据医生检测,一个快递盒表面就可能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腺病毒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可能来自快递包装材料本身,也可能在运输过程中沾染尘土、细菌和病毒。
病原体引发的健康风险
这些看似普通的快递包裹,可能暗藏健康隐患。湖北武汉的陈女士在拆完快递后顺手揉了揉眼睛,结果导致眼部感染,患上了带状疱疹。河南郑州的李女士则因为拆快递后没有洗手就直接吃零食,导致腹痛腹泻、脱水,被紧急送往医院。此外,还有女子因接触快递包装后出现过敏反应,险些休克。
如何安全处理快递
为了降低健康风险,专家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减少直接接触:取件时选择驿站、快递柜等无接触方式,避开取件高峰期。取包裹时避免双手抱取,尽量使用工具拆快递,不要直接用手撕或用嘴咬。
及时清洁消毒:处理完快递后,应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净双手,建议使用“六步洗手法”,每个步骤双手来回搓擦5次以上。条件允许时,可在室外通风处拆卸包装,并将包装袋按要求放置于回收处。
佩戴防护用品:当取件驿站人流量较大,或包裹存放条件不佳易受到污染时,有条件的话,取件与拆件可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戴一次性手套,用75%酒精、医用消毒湿巾或含氯消毒剂等消毒包裹。
快递包装的卫生安全现状
面对快递包装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国家邮政局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快递包装标准化工作。截至2023年底,已制定26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全面覆盖快递封套、包装袋、包装箱、电子运单、胶带、填充材料、集装容器等主要快递包装用品。同时,首部关于快递包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也已出台,对快递包装的生产与使用划定了红线和底线要求。
快递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德邦快递、菜鸟等企业通过智能装箱算法优化包装效率,推广循环包装箱和绿色包装材料。中通快递则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包装解决方案,减少不必要的二次包装。
随着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既要享受便利,也要注重健康防护。在收寄快递时,务必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物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