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全解析:4种形式+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全解析:4种形式+解题技巧
在学习初二数学时,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是经常考到的内容。掌握这些公式和解题方法,可以帮助你在考试中避免丢分。本文将从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和两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的应用。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及解题方法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y=ax²+bx+c (a,b,c为常数,a≠0),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顶点坐标为(-b/2a, (4ac-b²)/4a)。
顶点式:y=a(x-h)²+k或y=a(x+m)²+k (a,h,k为常数,a≠0)。
交点式(与x轴):y=a(x-x1)(x-x2)。
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两个根,a≠0。
说明:
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都可以化为顶点式y=a(x-h)²+k,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h,k)。
当h=0时,抛物线y=ax²+k的顶点在y轴上;
当k=0时,抛物线a(x-h)²的顶点在x轴上;
当h=0且k=0时,抛物线y=ax²的顶点在原点。
当抛物线y=ax²+bx+c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方程ax²+bx+c=0有实数根x1和x2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公式ax²+bx+c=a(x-x1)(x-x2),二次函数y=ax²+bx+c可转化为两根式y=a(x-x1)(x-x2)。
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及解题方法
对于二次函数y=ax²+bx+c (a≠0),其顶点坐标公式为(-b/2a, (4ac-b²)/4a)。
对于简化形式y=ax²+bx,其顶点坐标为(-b/2a, -b²/4a)。
相关结论
考虑抛物线y²=2px (p>0),过其焦点F作倾斜角为θ的直线L,L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x1,y1)和B(x2,y2),则有以下结论:
- x1x2 = p²/4 ,y1y2 = -P²,此结论在直线过焦点时成立;
- 焦点弦长:|AB| = x1+x2+P = 2P/[(sinθ)²];
- (1/|FA|)+(1/|FB|)= 2/P;
- 若OA垂直OB,则直线AB过定点M(2P,0);
- 焦半径:|FP|=x+p/2 (抛物线上一点P到焦点F的距离等于到准线L的距离);
- 弦长公式:AB=√(1+k²)*│x2-x1│;
- △=b²-4ac;
- 由抛物线焦点到其切线的垂线距离,是焦点到切点的距离与到顶点距离的比例中项;
- 标准形式的抛物线在x0,y0点的切线方程为:yy0=p(x+x0)。
此外,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b²-4ac,有以下三种情况:
- △>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 △=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本文原文来自youk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