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古城墙与丽谯楼:千年古城的历史见证
肇庆古城墙与丽谯楼:千年古城的历史见证
肇庆古城墙,这座历经近千年沧桑的宏伟建筑,静静地矗立在西江之畔,见证着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作为广东唯一保存完整的宋代砖城墙,它不仅是肇庆的地标,更是岭南历史的活化石。
古城墙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初为土城,后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扩建为砖城。城墙周长2800米,高6.5至10米,顶宽8至18米,两边砌砖,中间夯土,单面砌砖,砖墙上厚约60厘米,下厚约220厘米,逐层向内收分成梯形。城墙外围有28个突出的敌台,整座城墙呈长方形,将肇庆古城紧紧环抱。
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城墙上的城砖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从宋代到民国,跨越近千年。这些城砖上刻有丰富的铭文,包括古代地名如“康州”“新州”“英州真阳”等,以及“淳祐”等古代年号。铭文形式多样,有戳印、模印,还有直接手刻的,有的规整严谨,有的潦草随意。在城砖规格上,它们的尺寸大小、厚薄也不尽一致,堪称一座“砖的博物馆”。
与一般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城墙不同,肇庆古城墙的主要功能是防洪。西江从南面城墙外滚滚流过,每到雨季,南面城墙面临的防洪压力不小。据肇庆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致政介绍,古城墙在历史上多次修缮,但仍保持宋代原貌,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防洪体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丽谯楼,这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的古楼,与古城墙相得益彰,共同守护着肇庆的历史记忆。作为中国四大古楼之一,丽谯楼高28米,采用歇山顶式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古朴而庄重。楼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木雕艺术,包括明清时期的石刻、字画,以及反映当地民俗生活的陶瓷和纺织品,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岭南文化的精髓。
登上丽谯楼,肇庆古城的全景尽收眼底。珠江水系的壮美景色映入眼帘,让人不禁感叹肇庆作为“粤西门户”和“两广走廊”的重要地位。丽谯楼不仅是观赏日落和城市夜景的理想地点,还是体验岭南传统文化的绝佳场所。每年的端午节龙舟赛和中秋节赏月盛会都会在这里举行,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与。
肇庆古城墙和丽谯楼,这两座历史建筑如同一对守护神,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城。它们不仅见证了肇庆的沧桑变迁,也承载着岭南文化的厚重底蕴。如今,它们已成为肇庆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寻这段跨越千年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