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
“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
在选拔人才时,"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是两种常见的用人标准。这两种标准各有优劣,且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们的思想中,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用人标准,大多数人也认可任人唯贤是正确的选人、用人的标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任人唯亲通常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用人标准,在家天下的年代把重要的岗位托付给“自己人”显然是最稳妥的办法,试想一下,在一个人口数量有限的冷兵器时代,血缘关系也许是最容易被认可,也最无法摆脱的,事实也证明,最初的任人唯亲也确实稳固了社会,而类似在中国这样有着完整礼教的国家也出现了“兄终弟及”、“父死子替”等完善的传承制度。而任人唯亲最大好处莫过于标准的明确,亲不亲、近不近一目了然,没有人能够反驳。然而任何制度设计必然有漏洞,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让亲人不亲,近人不近,就连那维系联系的血脉也被岁月无情地一点点稀释,再加上“亲”人们中偶尔出现的难堪大任的败类,使任人唯亲根本无法长期延续。可即便是这样,任人唯亲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其顽强的生命力,一些家族企业、地方部落的繁荣发展充分印证了任人唯亲的生命力。
任人唯贤是指在任用人的时候,把品德、能力放在首位,把重要的岗位赋予那些贤能的人。这无疑应该是正确的,一个有能力的人自然会比一个平庸的人更能实现高的目标。任人唯贤其实也不与任人唯亲抵触,相反,最初的任人唯亲往往都是任用的闲人,而且在中国似乎先有的尧舜禹那样任人唯贤传承,而后才有的大禹传启而家天下任人唯亲。现代社会普遍认同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然而,任人唯贤有个最大软肋:究竟什么是“贤”,也正是因为这个软肋,为腐败、小圈子、拉山头、利益集团等埋下深深的祸根,千百年来,为举出这个“贤”,科举、投票、公务员考试,各种各样的办法被发明出来,可谁又能保证选出来的是贤人呢。
无从比较“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的好坏,人类社会发展中总要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的老问题,又怎么能用“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两个简单的老办法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