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祛湿首选:炒薏米配赤小豆,科学搭配助健康
冬季祛湿首选:炒薏米配赤小豆,科学搭配助健康
随着冬季的到来,湿气重的问题困扰着许多人。想要通过饮食去除体内湿气,不妨试试薏米和红豆。这两款食材不仅味道好,而且具有显著的利尿祛湿效果。你可以将薏米和红豆一起煮成粥,简单方便,非常适合冬天食用。此外,还可以搭配其他祛湿食材,如百合、山药等,制作多样化的美食,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轻松告别湿气困扰。记得每天坚持哦!
薏米红豆的功效
薏米和红豆是常见的食材,但它们的功效却鲜为人知。薏米,中医认为是清热利湿、健脾去湿的好食材。它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同时薏米中的多糖体成分,被认为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对于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薏米还具有美白养颜的功效,常被用于美容食谱中。
红豆,又称赤小豆,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它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同时还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帮助体内排除多余水分,对于水肿和体重管理有一定帮助。红豆中的抗氧化物质也有助于抵抗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为什么冬季需要特别注重祛湿
冬季湿气重会影响身体健康,需要通过饮食调理。冬天气温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湿气容易在体内积聚。湿气重的人往往症见头沉如裹、不思饮食、腹胀、口中黏腻、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浑浊或淋漓不尽、水肿、四肢屈伸不利、嗜睡、畏冷等。湿气重不仅让人感觉沉重乏力,还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关节疼痛、消化不良等。
薏米红豆的正确搭配方法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红豆薏米汤的材料并不是普通的红豆和薏米。这里所说的“薏米”,指的是“炒薏米”;“红豆”,指的是“赤小豆”。你有没有恍然大悟,一直以来用生薏米和红豆来祛湿,难怪效果一般。
薏苡仁,俗称“薏仁”“薏米”,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作为药食同源的药材,一般人家中都会有薏米,用来煮粥、煲汤,健脾利湿。薏苡仁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之分,两者都擅长祛湿。但生薏苡仁偏寒凉,容易伤脾胃,而炒薏苡仁寒性会减弱,亦适合脾虚腹泻的人群。因此,熬制“红豆薏米汤”应该用炒薏苡仁。薏苡仁可以在家自己动手炒,取干净生薏苡仁,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即可,亦可到药房直接购买。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我们这里需要的是“赤小豆”,而不是家里面常备的“红豆”。正如《本草纲目》中记载:“赤小豆以紧小而赤暗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色淡者,并不治病。”所以,熬制“红豆薏米汤”应该用赤小豆。《中国药典》中也说明了如何区别二者: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红豆呈短圆柱形,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简单地说,赤小豆身形瘦长,而红豆颗粒更圆,个头也稍大于赤小豆。
“升级版”红豆薏米汤的服用方式是:取炒薏米30g、赤小豆30g和芡实10g,三者共同熬制至粥样时服用。这三种药材都属于种仁类,不易煮熟,故煮制前可用热水先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煮,使其充分煮烂,释放出所有的营养。
实用建议
- 具体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可以将薏米和红豆按照 1:1 的比例,各取 30 克左右。先将薏米和红豆洗净,浸泡 3 - 4 小时,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软烂。
-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冰糖调味
- 薏米红豆水适合湿气重导致的身体浮肿、四肢沉重、大便黏腻等
- 适合搭配的其他食材
- 红枣:适合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的人群
- 山药:适合脾虚泄泻、身体虚弱、容易疲劳的人群
- 茯苓:适合湿气重、没胃口的人
- 枸杞:适合腰膝酸软、眼睛干涩的人群
- 党参:适合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
- 特殊人群的食用建议
- 薏米水虽然很好,但还是有 4 类人要小心哦
- 虚寒体质者
- 来月经的时候
- 孕妇
- 汗少、便秘的人
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适合的薏米水搭配哦,在冬天好好的滋润自己,让自己健康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