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将成全球首个5000万标箱大港,洋山港智能化贡献超半
上海港将成全球首个5000万标箱大港,洋山港智能化贡献超半
2024年,上海港将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准集装箱,成为全球首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港口。这一成就的背后,洋山港功不可没。作为全球最大的深水港之一,洋山港不仅连续多年保持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更以智能化和绿色化引领全球港口发展潮流,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智能化:全球港口的“领跑者”
洋山港的智能化建设走在世界前列。以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例,这座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作业。据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介绍,洋山四期设备平均作业效率较开港初期提升30%以上,相比传统码头,人员减少70%,综合效率提升30%,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的213%。
智能化不仅提升了效率,还显著增强了港口的运营能力。据统计,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准箱,连续十四年居全球第一,其中洋山港贡献了约51%的集装箱吞吐量,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者”
在绿色化领域,洋山港同样树立了行业标杆。上海港全面配备岸电设施,预计全年连船艘次和节电量增长250%和200%,满足了国际班轮公司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此外,洋山港还积极推广绿色燃料加注服务等新业态,成为吸引船公司的重要原因。
扩建升级: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
面对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洋山港正不断进行扩建和改造。小洋山北作业区的建设是其最新举措。该工程将采用桶式基础结构,并规划拥有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以充分满足中小型船只的停靠需求。建成后,小洋山北作业区将与南侧港区形成联动关系,极大增强洋山港的战略纵深。
区域协同:构建上海大都市圈
洋山港不仅是上海的港口,更是整个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枢纽。上海大都市圈由上海及周边13座城市组成,GDP总量达18.28万亿元,接近法国的经济体量,以全国1.2%的面积贡献了全国14.5%的经济体量。洋山港通过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等多种方式,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从“基本建成”到“全面建成”
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国际海运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洋山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全球资源配置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进化、升级的洋山港,将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跃升,为促进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