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沙丘》太软,《三体》才硬核?中国科幻没底气嘲讽“太空歌剧”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00: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沙丘》太软,《三体》才硬核?中国科幻没底气嘲讽“太空歌剧”

随着《沙丘2》的上映,美国科幻电影,尤其是太空歌剧又在国内迎来了一轮讨论。本文将分析中国观众对太空歌剧的排斥态度,并探讨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定义及其在科幻界的地位。

当提到中国观众不喜欢太空歌剧,很多人都会认为太空歌剧是软科幻,而像《三体》这样的作品才是硬科幻。太空歌剧充斥着大量西方宗教、欧洲中世纪、罗马帝国和冷战之前的牛仔、骑士等腐朽陈旧的内容,各种体制、世界观和设定都让人难以接受。

中国观众缺乏这种文化语境,而且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注重先进政治体制和科技发展。因此,对于科技与古典文化相结合的科幻作品,中国观众往往难以欣赏,就像超英电影《黑豹》中那种穿最牛的科技打最原始的架的设定在中国难以获得认同。

什么是硬科幻?

这个问题在科幻界其实争论也很大,但多数人认同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科学为基础的,而软科幻则更倾向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领域的探讨。

硬科幻通常涉及严格的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描写新技术新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软科幻则降低了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更多地关注软科学或人文学科。

硬科幻往往以科技进步的幻想作为故事主线,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刘慈欣的作品;而软科幻则在科幻背景下探讨社会、人文、伦理等问题,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

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类常见于各种杂志、网站和爱好者讨论,但这种分类方式本身存在争议。许多科幻作品实际上兼具硬科幻和软科幻的特征,难以简单归类。

例如,《星球大战》中的“原力”设定让一些保守的爱好者认为它更像奇幻小说,而非科幻。而另一些硬科幻拥护者则认为所有好莱坞太空电影都属于奇幻范畴,但公众普遍将其视为“科幻电影”,并将其归类为太空歌剧。

太空歌剧的误解

即使是最好的硬科幻作品,也无法做到全方位的硬核设定。例如,《龙蛋》在生物学上的描述就被专业人士批评为模糊甚至玄学。大多数优秀科幻作品都是在某些方面硬核,在另一方面则偏向软科幻,很少有作品能够做到全方位的硬核。

太空歌剧作为一个庞大的类别,其创作自由度很高,既可以非常软,也可以非常硬。例如,《沙丘》在沙漠生态学和地质学方面的硬科幻程度在科幻界享有盛誉。

作者在创作《沙丘》前深入研究了沙漠科学,并在作品中详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沙丘星生态系统。太空歌剧的范围之广,足以容纳各种科学领域的探索,包括材料工程学、生态学、地质学、生物学等。

硬科幻与软科幻的区别

硬科幻注重对幻想场景和科技产品的“切实”描写,以及引人入胜的情节叙述。例如,《海底两万里》《星球大战》和《太空漫游》系列都是偏硬科幻的代表作。

而软科幻则更多地借助科幻背景表达对某个问题的思考或警示。例如,《美丽新世界》和《莫罗博士的岛》通过“未来科技”探讨伦理问题,《流浪苍穹》则通过地球与火星的冲突展现了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的碰撞。

大部分科幻作品都处于软硬之间的过渡地带,如诺兰的《盗梦空间》。虽然其故事情节设计精巧,但关于梦境的科技设定却缺乏科学依据,影片传达的“怀疑”态度超越了具体的时代背景。

中国科幻的现状

中国科幻目前还很弱,无法与西方的太空歌剧作品相提并论。西方在太空歌剧领域既有硬科幻也有软科幻,且影响力巨大。例如,《沙丘》《星球大战》《银河帝国》《战锤40k》等作品都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实际上,太空歌剧并不一定是软科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太空歌剧”创作浪潮中,出现了许多硬科幻程度较高的作品,如弗诺文奇的“界区”三部曲、金斯坦利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史蒂芬巴克斯特的Xeelee系列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苍穹浩瀚》(也译作《无垠的太空》《太空无垠》),作为“新太空歌剧”的新世纪代表作,它不仅具备太空歌剧的背景构建和冒险感,还在科学理论的应用、发散和想象方面非常硬核。其改编的六季美剧更是被誉为电视史上最硬科幻的太空科幻剧。

相比之下,中国科幻电影仅有《流浪地球》系列、《明日战记》和《独行月球》,科幻文学领域也只有刘慈欣的《三体》具有较大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科幻还没有资格去嘲讽太空歌剧这一类型。无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中国科幻首先需要发展和壮大自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