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进明主任提醒:胆红素升高是肝硬化恶化信号,及早治疗是关键
程进明主任提醒:胆红素升高是肝硬化恶化信号,及早治疗是关键
“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胆红素升高,这不仅会引起黄疸,还可能加剧肝功能恶化、神经系统损害等问题。”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程进明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肝硬化与胆红素升高的密切联系。作为一位在肝病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程进明主任的这一观点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复杂疾病背后的关键机制。
专家简介
程进明主任医师,现任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主任,拥有38年肝脏类疾病诊疗经验。作为西南地区肝病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程进明主任在肝脏疾病的研究、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前沿水平。
胆红素与肝硬化:一个危险的组合
要理解程进明主任的观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胆红素是什么,以及它在肝硬化中的作用。
胆红素是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主要由血红蛋白转化而来。正常情况下,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后,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然而,在肝硬化患者中,这一代谢过程会受到严重影响。
肝硬化是由于长期的肝脏损伤导致肝细胞被瘢痕组织替代,进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在肝硬化过程中,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显著下降,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引起黄疸等症状。此外,胆红素的升高还会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黄疸只是冰山一角
胆红素升高在肝硬化中的临床表现远不止黄疸这一症状。当总胆红素超过34μmol/L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胆红素升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 神经系统损害: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脑部功能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 肝功能衰竭:胆红素的积累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加速肝功能衰竭。
- 腹水和水肿:胆红素升高常伴随肝硬化腹水,患者会出现腹部膨隆、腹胀等症状。
治疗方案:多管齐下,控制病情
面对这一复杂的病情,程进明主任强调,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根据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治疗方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控制原发病:针对肝硬化的不同病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 保肝护肝:使用药物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
- 降低胆红素水平:通过药物或物理方法(如血浆置换)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
- 对症治疗:针对黄疸、腹水等症状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与建议:早发现,早治疗
程进明主任提醒,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非常重要。一旦发现胆红素升高,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肝硬化进展的关键:
- 保持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
- 限制酒精摄入
-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 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
肝硬化与胆红素升高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但通过及时的医疗干预和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程进明主任的这一发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