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童阅读时间仅4-5小时,专家呼吁推广亲子共读
台湾学童阅读时间仅4-5小时,专家呼吁推广亲子共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阅读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个人武器。然而,根据研究显示,台湾学童的阅读能力仅剩国际水平的一半,每周阅读时间仅为4-5小时,远低于国外学童的7-9小时。这一数据令人担忧,也凸显了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而亲子共读,正是打造家庭阅读氛围、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
什么是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但其核心价值并不在于“读”,而在于“共”。正如台湾阅读教学专家柯华葳教授所言,亲子共读更精确定义应为“在孩子阅读童书的过程中,父母能保留童心与孩子一同阅读,同时透过与孩子间的对话与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動与思想。”([[1]])其核心价值在于“共”而非“读”,“共”也象征着父母与孩子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互相学习、成长和影响。
亲子共读的好处
亲子共读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显著提升孩子的语文理解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接受和消化资讯的能力至关重要。通过亲子共读,孩子能从小培养对文字的兴趣,为未来面对冗长文章时的阅读理解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亲子共读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在共读过程中,父母和孩子拥有大量相处时间,通过沟通和肢体互动,带来双向的正面鼓励。研究显示,当父母与幼兒有情感的互动交流时,亲职自我效能可以明显提升,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1]])。
此外,亲子共读还能帮助孩子学习沟通技巧。在把书中的字句读出来的同时,孩子潜移默化地训练专注力、积累词汇,提升组织语句的能力。家长也可以适时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如何有效沟通。
更重要的是,亲子共读有助于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讨论故事中的情绪,孩子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情绪,并学会如何面对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实施亲子共读
实施亲子共读,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方法:
选择合适的书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书籍至关重要。例如,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儿,可以选择布书、纸板书等触感丰富的书籍;对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则可以选择互动性强的图画书([[2]])。
固定阅读时间和地点: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每天固定一段时间进行阅读,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以身作则: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阅读榜样,自己也要经常阅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
增加互动:阅读不应只是单向的输出,而是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孩子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避免功利性阅读:不要将阅读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避免“低端阅读”和“功利阅读”,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亲子共读的长远影响
亲子共读的影响是深远的。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亲子共读能刺激孩子视觉系统的发育,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亲子共读是父母给孩子的情感支撑,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为未来的幸福快乐奠定基础([[3]])。
亲子共读不仅能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培养沟通技巧,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共同开启一段美好的阅读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