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炸街”:危险的“炫酷”与法律的边界
未成年人“炸街”:危险的“炫酷”与法律的边界
“轰隆隆……”深夜的街头,一群少年骑着经过非法改装的电动车、摩托车,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他们或翘头炫技,或竞速追逐,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不仅严重扰民,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未成年人“炸街”现象屡见不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危险的“炫酷”
在福建三明,17周岁的柯某杰因无证驾驶二轮轻便摩托车在城厢镇仙苑村路段“翘头”行驶,被交警部门依法处罚。同样,在湖南张家界,15岁的陈某某驾驶一辆越野摩托车在城区马路“炸街”,排气管发出的巨大噪声让沿途居民不堪其扰。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未成年人“炸街”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严重的安全隐患
未成年人“炸街”行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非法改装后的车辆通常会改变车辆排气装置、灯光等,不仅严重扰乱居民的正常休息,对道路交通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据警方介绍,这些“炸街党”大多是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较差,常常伴有无证驾驶、闯红灯、不戴头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严厉的法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无证驾驶机动车的,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能拘留15日以下。此外,非法改装车辆的,除责令恢复原状外,还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罚款或拘留。
多重社会影响
未成年人“炸街”不仅是一种交通违法行为,更带来了多重社会影响。它不仅扰乱了社会治安,增加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潜在模仿者的数量,成为交管部门重点打击的违法行为。同时,这种行为也反映了家庭教育和监管的缺失,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成因剖析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宣传教育研究部负责人朱建安分析,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模仿网上的视频,追求刺激和速度感。他们对自己过度自信,认为自己和成年人无异,想提前感受成年人的生活。这种心理驱使他们进行危险的“炫技”行为。
应对措施
面对这一现象,各地交管部门纷纷采取行动。例如,吴忠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开展打击整治飙车专项行动,查获多起未成年人驾驶改装电摩“炸街”的交通违法行为。山东潍坊交警通过群众举报和无人机侦察,成功查处20余辆“炸街”车辆。湖南张家界交警则通过公共场所视频追踪,找到涉事摩托车和违法骑行人员。
同时,专家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安全教育,学校要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社会则应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未成年人“炸街”现象的频发,反映出当前社会对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的不足。这不仅需要交管部门的严格执法,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联动,才能有效遏制这一危险行为,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