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粮食产量首破760亿斤,创新改革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江苏粮食产量首破760亿斤,创新改革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024年,江苏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760亿斤,达到762亿斤,连续11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江苏在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的持续创新和不懈努力。从土地制度改革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从科技创新到规模化经营,江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土地制度改革激发现代农业活力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江苏通过创新土地制度改革,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3年4月1日施行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流转需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这一政策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的实践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晶桥镇深入推进南京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了芝山富硒生态农业特色园、高标准有机蔬菜产业园、富财圩水产特色园、雨花茶文化园四大特色示范园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方式,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标准化,还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江苏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其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2024年,江苏进一步提高改造提升项目补助标准,省以上财政投资89.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98万亩,其中新建87万亩、改造提升211万亩。
镇江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一个典型范例。镇江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2024年,镇江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67万亩、改造提升建设1.6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还显著提升了粮食产量。据统计,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年增收粮食可达50公斤左右。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江苏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2024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申报指南明确,鼓励跨相关学科联合申报,鼓励联合省外优势单位和团队参与申报。江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均须联合具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江苏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例如,“九合一稻麦耕播机”技术可一次性实现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平整、镇压、开种沟、控深播种、覆土开沟、二次镇压、开排水沟九道工序,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高产出的同时,江苏还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例如,稻鸭共育、立体种植等模式既能保证食物安全,也能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
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的芝山富硒生态农业特色园就是一个生态农业的典范。园区通过建设高标准碳基有机肥生产厂房,推广无性系繁苗技术和生态种养管理模式,不仅生产出高品质的富硒农产品,还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2024年,园区内的300多亩林下金针花喜获丰收,亩均产量达3000多斤,亩均效益达万元以上。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江苏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江苏并未止步于此。面对未来,江苏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业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同时,江苏还将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
此外,江苏还将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在生态保护方面,江苏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江苏现代农业将在科技创新、规模化经营、生态保护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江苏智慧和江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