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元稹:两个女人塑造的一代诗人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12: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元稹:两个女人塑造的一代诗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五首·其四》中的名句,深情款款,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深切怀念。然而,元稹的情感世界远不止于此,他的初恋崔莺莺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我们走进元稹的内心世界,探寻他与这两位女性的情感纠葛,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他的诗歌风格。

01

韦丛:贤惠妻子与深情悼亡

韦丛是元稹的发妻,韦夏卿之女。她20岁嫁与元稹,27岁早逝,七年间为元稹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全部夭折)。韦丛出身名门望族,却在婚后饱尝生活的艰辛。元稹在《遣悲怀三首》中,深情回忆了妻子生前的艰辛付出: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韦丛看到丈夫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丈夫没钱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食用粗茶淡饭,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柴火。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韦丛的贤惠与对元稹的无私支持。

02

崔莺莺:初恋的甜蜜与苦涩

崔莺莺是元稹的初恋,两人的爱情故事被元稹写成了《莺莺传》,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一篇艺术水平很高、而思想上存在着明显缺陷的作品。作者一方面污蔑崔莺莺为“妖孽”和“尤物”,同时又把她写得十分优美动人,富于艺术魅力。思想和艺术矛盾的产生,同这篇小说带有作者自叙传的性质分不开。如果没有融入作者本人真切的生活体验,是不可能将这个爱情故事写得如此缠绵委曲、生动感人的。他对所经历的一段艳遇不能忘情,非写出不能得到自慰;而当时的文人对此类的风流韵事又习以为常,社会上男尊女卑的陈腐思想又非常普遍。这就使得他下笔时无所顾忌,不加掩饰;再加上元稹本人的才情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便成全了作者在艺术描写上表现出某种非自觉的“诚实”,不期然地如实地写出了崔张爱情发展的全过程,并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动人的莺莺形象。

《莺莺传》的主要成就在于它立足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基础之上的艺术描写。这是一篇写情的艺术杰作,也是唐传奇中带有诗化倾向的代表作。它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诗的情韵和诗化的表现艺术。《莺莺传》是唐代小说中诗和小说融合的一个典型例证。它的诗化的审美特征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曲、蕴。曲就是不直,蕴就是不露。不直不露,婉曲含蓄,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审美特征。

《莺莺传》的诗意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它的叙事艺术和写情艺术上:它的叙事,一波三折,曲尽其妙;它的写情,能将极难表现的人物内心的相思情状,活现纸上,让人读来如见如闻。小说开始介绍张生的仪容、风采,才情、修养等,写他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多情种子,只有“物之尤者”才能使他留连于心。这段介绍实际上已经为这篇故事的思想(为张生开脱而诬蔑莺莺为尤物)定下了基调。紧接着以一段不算太短的文字介绍事件的背景。

小说中的崔、张爱情,跟其他的才子佳人故事(也包括后来据此改编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双方一见钟情的模式很不相同,张和崔的最初关系仅仅是由于特殊境遇造成的解难与报恩,开始只是张生有意而莺莺无情,爱情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曲折的过程。情节的发展,既真实自然,又曲折生动,可谓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从中极其细致深入地写出了两人微妙的爱情关系,并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从情节的发展看,全文可以划分为十个段落:酬宴初会、因婢致情、赴约被斥、意外欢会、事成待婚、别而复会、再别陈怀、复书诉哀、悲剧结局和尾声。一段一个层次,层层有波澜,层层有曲折。有人认为,《莺莺传》在叙事艺术上是模仿《左传》的,从小说情节的组织看,确实很能体现《左传》叙事艺术的风致。但重要的还不在于曲折本身,而在于小说是在提炼和真实地表现生活中达到曲、表现曲的,因而能曲尽人情,曲尽其妙。

《莺莺传》的艺术生命力,还在于它塑造了一个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思想意蕴的女性形象。崔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她的侍婢红娘,张生与她已相互用诗表达了爱情。可是,当张生按照她诗中的约定前来相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当张生已陷于绝望时,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她遭到遗弃以后,就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又表现了她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作品真实生动、唯妙唯肖地揭示了一个有独特身分地位的封建时代的贵族少女,在一个特殊环境中追求爱情的复杂感和微妙心理。

首先是小说很好地揭示出了莺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矛盾性。莺莺的思想性格的刻画不是表层的、单一的,而是深层的、多侧面的。她有娇羞矜持、贞慎自保的一面,也有大胆果决、敢于冲破礼教束缚的一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矛盾统一,构成了莺莺完整的性格内容。她在初会张生以后,一直到读到他的两首《春词》,内心的斗争是很尖锐激烈的。一方面有爱情的要求,一方面又受到礼教的束缚,在矛盾斗争中又不断有所前进,在前进中又时有犹豫、后悔。特别是第一次西厢相约之后的反悔,很好地揭示了莺莺内心的矛盾冲突。而在后来两人西厢放情欢会的情境之中,作者在写她大胆、热情的同时,仍从两方面去把握她的性格,不忘点染她性

03

情感与创作:从生活到文学的转化

元稹的爱情诗之所以动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真实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对韦丛的深情悼念,还是对崔莺莺的初恋追忆,这些情感都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源泉。元稹的悼亡诗如《遣悲怀三首》,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而《莺莺传》则展现了元稹对初恋的复杂情感,既有甜蜜的回忆,也有痛苦的自责。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元稹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将个人经历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能力。

元稹的爱情诗以其深情著称,其中《离思五首·其四》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了他对妻子韦丛的深切思念。韦丛作为元稹的第一任妻子,不仅贤惠端庄,还在贫困时期全力支持元稹,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浪漫色彩。此外,元稹的初恋崔莺莺也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深刻体现,如《莺莺传》。这两个女性在他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为他的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