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署提醒:职场如何正确处理过期口罩?
食药署提醒:职场如何正确处理过期口罩?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流感疫情持续升温。根据台湾疾病管制署最新数据,2025年第1周类流感门急诊就诊约12.7万人次,急诊就诊病例百分比达12.6%,疫情呈上升趋势。社区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1N1为主。上一周新增43例流感并发重症病例,本流感季累计412例,其中65岁以上长者占57%,死亡病例累计91例,为近十年同期最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佩戴有效的口罩成为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过期口罩不仅无法提供有效的防护,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过期口罩的危害
食药署副署长王德原提醒民众,口罩的不织布纤维在超过保存期限的情况下,长时间放置可能受潮,纤维会劣化,失去阻挡飞沫和细菌的功能。此外,过期口罩还可能滋生霉菌或被细菌污染,佩戴此类口罩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还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同时,过期口罩可能因材质老化或污染导致皮肤接触问题,增加过敏性皮炎的风险,表现为红肿、瘙痒、烧灼感或脱皮等症状。
如何正确处理过期口罩
医师黄轩建议,检查家中口罩是否过期时,可以通过查看有效日期和注意外观气味来进行。医用口罩的结构必须有3层,最外层是防水层,可以防泼水和阻隔飞沫,并可见到MD、Made in Taiwan字样的双钢印;中间的第二层是过滤细菌的过滤层,靠近脸部的是有少量吸湿功能的亲肤层。
正确的佩戴口罩方式如下:
- 开: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检查口罩有无破损或污损、耳带是否牢固。
- 戴:口罩的防水层朝外,确认鼻梁片在上方,将耳带挂上耳朵,将口罩完全拉开,同时遮住嘴巴和鼻子。
- 压:轻轻按压鼻梁片,确定有压在鼻梁上,确保口罩和鼻梁贴合。
- 密:呼吸看看,让空气经口罩进出,确定呼吸的空气不会经由口罩边缘进出。如果鼻梁片没有贴合脸部,呼出的空气可能从鼻梁片漏出,可能会造成眼睛干涩。
如何选购和储存口罩
购买口罩时应注意确认其是否拥有CNS国家标准及GMP规定的双重认证。医用口罩属于医疗器材,国家针对医用口罩的品质订有CNS国家标准和产品全周期生命管理,必须通过相关测试,例如细菌过滤效率达95%以上、代表配戴后是否能正常呼吸的压差必须小于等于5毫米水柱。
一般市售的非医用口罩不是医疗器材,没有这些规定,无法确保可以提供预防病菌传播的效果。食药署副署长王德原提醒民众,有些人在新冠疫情期间累积了许多尚未使用的口罩,绝对不要拿出去卖,不是医疗器材商而执行医疗器材商的业务,是违反《医疗器材管理法》的规定,可处新台币3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鍰。至于私下把口罩拿去馈赠亲友,主管机关不会干涉,但不宜公开在网络上赠送,否则仍有触法疑虑。
王德原表示,一般医用口罩属于第一级医疗器材,准许由医疗器材商和药商透过网络销售,销售的网页上,必须揭露口罩的产品名称、医疗器材许可证字号、许可证所有人的名称和地址、执照业者的名称和地址,以及销售的医疗器材商或药局的名称、地址、许可证字号、咨询电话等资讯。
在储存口罩时,应注意保持干燥,避免受潮。同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定期检查口罩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口罩,避免误用。
随着流感疫情的持续升温,正确使用口罩成为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检查家中口罩开始,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同时,也提醒大家关注流感疫苗的接种信息,及时接种疫苗,共同抵御疫情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