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如何破解人才困境?
煤矿企业如何破解人才困境?
“明天谁来当煤矿工人?”这个沉重的话题由来已久。据统计,某国有煤矿采掘一线职工中,40岁以上占比近80%,而35岁以下仅占7%。这种青黄不接的现象,不仅影响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引发了煤矿企业对人才战略的深刻反思。
招工难,难在何处?
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矿工人曾是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大幅下降,招工难问题日益凸显。具体原因包括:
薪酬待遇偏低:以河南某国有煤矿为例,采掘一线职工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扣除“五险一金”后实际到手仅7000元。而在其他行业,同等学历和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工作环境艰苦:煤矿工作不仅危险性高,还伴随着粉尘、噪音等职业危害。据统计,91.55%的青年职工认为经济收入是最大压力,79.58%认为福利待遇偏低。
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僵化、创新不足的问题,导致年轻人才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调查显示,41.55%的青年职工对企业发展前景表示担忧,10.56%有跳槽打算。
创新突破:从“招不来”到“抢着来”
面对严峻的人才困境,一些领先的煤矿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智能化改造提升工作吸引力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通过智能化改造,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例如,该集团的朱集东矿建成了首个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综合自动化率达到95%,工作面内作业人员只需4人。这种智能化改造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作安全性,成为吸引年轻人才的重要因素。
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支持
韩家湾煤炭公司综掘队通过强化培训、传帮互带和创新创效,帮助青年职工快速成长。该队每周开展2次技能大师授课,内容涵盖设备故障检修、维护保养等,并定期邀请厂家讲解设备维修技巧。此外,还实施“师带徒”计划,为青年职工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掌握业务技能。2024年以来,该队已培养出多名专业人才,包括掘锚一体机检修工、掘锚机司机等,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通过系统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提升人力资源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培训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论与最新实践,包括领导力提升、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设、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等关键领域。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学员们深入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巧,并结合煤矿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破解之道:构建人才发展新生态
要破解煤矿企业人才困境,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
提升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提高一线工人的收入水平,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增强岗位吸引力。
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推进智能化改造,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同时,关注矿区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住宿、医疗和文化娱乐设施。
加强职业培训和人才发展支持:建立系统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设立职业发展通道,让员工看到清晰的职业发展前景。
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减少危险岗位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人才梯队,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从“夕阳产业”到“朝阳事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结构的转型,煤矿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开采技术的发展,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而年轻人才的加入,将成为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力量。
煤矿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就必须转变传统思维,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和发展支持,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同时,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煤矿工作重新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选择。
“明天谁来当煤矿工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行动。只有不断创新和突破,才能为煤矿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