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专业医生教你正确识别和应对
节后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专业医生教你正确识别和应对
“医生,我过完年回来,肚子总感觉胀,可能是前段时间吃太多了……”
春节过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江雯雯医生提醒,这可能是“年后综合征”之“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多样且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症状识别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包括:
餐后饱胀:上腹胀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大部分就诊患者自觉食物长时间存留于胃部,从而引起不适感。
早饱感: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所以临床上不少就诊患者表示自己想吃,但吃不下,一进食就感到胃部饱胀,从而使摄入食物明显减少,还常伴有嗳气。
中上腹痛:位于胸部剑突下和脐水平以上区域的疼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多与进食有关,亦可无规律性。患者可表现为饥饿痛、进食后缓解,也可表现为餐后0.5—3小时之间腹痛持续加重。
中上腹烧灼感:中上腹烧灼指剑突下或胸骨后的烧灼感或发热感,表现为烧灼样疼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心,有部分患者会误以为这种不适感是心脏不适,从而反复于急诊、心内科就诊,但相关心脏检查却未见明显异常。
除了上述主要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其他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腹泻、便秘等不适。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会反复发作,程度时轻时重,部分患者还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
诊断要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很容易和其它一些消化科疾病混淆,因此,怀疑存在相关问题时建议及时就医,请专业医生来判断,以免延误规范诊治。专业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胃镜、腹部超声等)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三方面。
饮食调整:减少和避免高脂饮食、辛辣或刺激食物、粗粮、产气食物等,规律进餐、避免过快进餐。治疗用药上可以使用抑酸药物、胃肠促动药、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药物、消化酶、小剂量神经调节剂等。
药物治疗:如果经过上述治疗后效果欠佳,精神心理障碍症状较重,需要配合精神心理治疗。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进食生冷刺激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增加胃肠道负担,做到合理饮食。饭后不要立刻吃水果、喝茶或者饮料,也不要立刻做剧烈运动或洗澡。进餐的时候避免将腰带束得过紧,以防胃肠道运动受到抑制。
预防与保健
江雯雯医生提醒,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进食生冷刺激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增加胃肠道负担,做到合理饮食。饭后不要立刻吃水果、喝茶或者饮料,也不要立刻做剧烈运动或洗澡。进餐的时候避免将腰带束得过紧,以防胃肠道运动受到抑制。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最佳方式。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可以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和必要的检查。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规律生活,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记住,关注消化健康,就是关注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