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送别

创作时间:
2025-01-21 16:50: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送别


1918年春天,一个日本女人从上海来到了杭州,寻找自己的丈夫。最终在一座寺院里找到了已经出家的丈夫。这位39岁的僧人,法号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

李叔同创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经典老歌,自1915年问世以来,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至今仍触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创作背景

从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叔同对于人生离别的无奈与不舍。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动人的离别场景:

  • "长亭"与"古道"给人以历史的沉淀感,仿佛这场离别已在此上演过千百回。
  • "芳草碧连天"则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与离别之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更突显了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让我们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离别之痛,这一生我们要经历了太多离别与重逢,而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成长、学会了珍惜。当我们再次聆听这首《送别》,我们会发现它并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离别的歌曲,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尽管时间流转、世事变迁,但这种对离别的无奈、对生命的豁达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却永远不会过时。

李叔同身上有太多太多的标签,他是弘一法师,也是著名的书法家、音乐家,美术教育家,戏剧活动家等等。

1898年秋天,当时只有19岁的李叔同,跟着家里人从天津来到上海,当时的李叔同,年轻又充满朝气,在上海这座城市,他很快认识了一些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加入了一个文艺团体,叫"城南文社"。

城南文社的主要成员,包括李叔同、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和张小楼,他们五个人都很有才华,也颇有缘分,当时被称为"天涯五友"。

他们经常会在许幻园家,也就是上海的城南草堂搞一些活动,城南文社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几次聚会之后,大家是越来越熟悉,比如天涯五友之一的蔡小香,是出身中医世家;比如许幻园也是出身名门,是二三十年代沪上新派诗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几个人经常相互唱和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忆,慢慢地大家感情是越来越深了,越来越相互欣赏,后来许幻园还曾邀请李叔同一家搬过来,他把自己家这个城南草堂,就是划出来一部分给李叔同他们居住。

许幻园还特地在李叔同书房上,挂了一个"李庐"的牌匾,李叔同后来被人们称为"李庐主人"也就是来自这儿,这段愉快的时光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李叔同后来回忆说:"我自20岁到26岁之间的这五六年啊,是生平最幸福的时候了,此后就是不断地悲哀和忧愁,直到出家。"

看得出来这段时间对于李叔同来说,是很珍贵、很难忘的,可是李叔同他们是生在一个乱世,而且怎么说,人呢不管生在什么时代,总是要成长的,成长也就似乎注定,一定会各奔前程、面临着告别。

1901年"天涯五友"之一的张小楼到扬州教书去了,不久之后李叔同也进入了南洋公学,五个人开始各自奔赴各自的生活,他们再也不能经常相聚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天涯五友"分散到天涯,也是五个人命运转折的开始。

1912年,蔡小香因病去世,李叔同在听到他死讯的消息之后,万分悲痛,一连几天是粒米未进。就在蔡小香去世之后,大约一年多之后的一个冬天,上海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天空阴沉沉的,到处是一派萧索。

有一天傍晚,李叔同在家里突然听到,外面好像有人叫他,跑出来一看,是好久不见的好朋友许幻园,李叔同当时是又惊又喜,正要给他开门,可是许幻园却站在,漫天飞舞的大雪里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这句话他怕让李叔同,看到他的眼中的泪水,转身就离开了,李叔同就这样站在原地,他想喊,可是他的喉咙发不出声音,他只是呆呆的,看着好朋友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雪地里。

李叔同或许想到了他们,一起作诗填词的那些快乐的时光,想到了一起画画,一起看戏那些青葱岁月,往事是一幕幕,可是他也清楚地知道,曾经的一切,终究是再也也回不去了,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生活的变迁。

回到屋子里以后,他沉默良久,过了很久,他才让他的妻子叶子弹奏起歌曲,他则是含泪填写了一首歌词,就是咱们今天说的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

歌词解读

那么李叔同在表达什么?感怀什么呢?或许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人生无常、世事茫茫。李叔同写了这首歌以后流传很广,让听到的人很受感动。

歌词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意味深长,当经历过一些人和事之后,才更加能体会那种曲中之意。现在的很多人喜欢这首曲子,或许正是因为,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据说当初李叔同创作完以后,是瘫坐在椅子上,他的脑海里依旧是许幻园,雪地上离开的那个背影。他只觉得:繁华终将落尽,如梦无痕。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之感,好像也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送别之歌,更是李叔同送别曾经的自己,像是他出家前的的一首"前奏曲"。

人生终会有一些无奈,虽没有人愿意与自己的好友、爱人离别,但人生路终究有不同,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常相伴,分离才是大多数人生的常态。

我们仔细品味一下《送别》的歌词会发现,充满了淡雅、古典,唯美的意境,歌词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让人仿佛看到了,送别的那个场景,您看,长亭外、古道边,饮酒相送、折柳相赠,夕阳下挥手告别,芳草萋萋的离情,李叔同非常巧妙的,把这些意象串在了一起,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把我们带进了,那种离别的情绪里。

第二部分,这是依依惜别,是晚风拂柳、笛声悠扬哀婉,是那种至交好友告别,知交零落到天涯的惋惜,和悲叹和无可奈何,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朋友惜别,把酒临欢,抛开所有的愁绪,把曾经的深情厚谊,浓缩在梦寒浊酒的亦真亦幻当中。

这也是一种经历了送别之后,感悟到的那种人生短暂。

写了这首《送别》的几年后,1918年李叔同也在剃度出家了,法名弘一,从此不再是李叔同,世上只有弘一法师。

从此世间再无李叔同,人们对他的评价又多了一段故事,半生繁华半世僧,一念放下,万般从容。

今天,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首歌,会觉得人生就是不断地送别,送别过往,送别昨天。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一切皆是无常,见与不见,别与未别,只在心里,三千繁华,万里浮云,或许所有的离别,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只是隔着茫茫的岁月长河。

当我们慢慢体会了更多,或许会更珍惜相聚,在送别的时候,或许会更温柔一些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