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发!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提醒:猩红热如何识别和应对?
冬季高发!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提醒:猩红热如何识别和应对?
近日,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殷旭主任医生提醒:冬季是猩红热的高发季节,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是否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2-10岁儿童高发。虽然猩红热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及时发现和治疗,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如何识别猩红热?
殷旭主任医生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一看嘴,二看舌,三看皮疹出如何”。具体来说:
一看嘴:孩子在发热24小时后会出现皮疹,此时面部充血,但口、鼻周围相对发白,形成“口角苍白圈”。同时,孩子大多伴有咽痛,可以让孩子张开嘴看看扁桃体是否有红肿、化脓。
二看舌:猩红热初期,孩子的舌头上会出现一层厚厚的白苔,舌尖红肿或有点刺(草莓舌)。2-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变得光滑鲜红,点刺明显(杨梅舌)。
三看皮疹:皮疹一般在发热后次日出现,从耳后、颈部及胸部开始,1天后蔓延全身。皮疹为猩红色弥漫细小斑丘疹,按压可褪色,摸起来像“砂纸”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猩红热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所不同。猩红热除了咽部扁桃体化脓和发热外,还会伴有皮疹等表现;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则没有皮疹,且不具有传染性。
发现症状怎么办?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猩红热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首选青霉素类药物,疗程通常为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替代。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也可减少心肌炎、肺炎、脑膜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猩红热?
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猩红热,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维护环境卫生:室内定期通风换气,对患儿使用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要用肥皂水或消毒液擦拭消毒。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在猩红热高发期,尽量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需前往应佩戴口罩。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
及时隔离:如果孩子确诊猩红热,应避免上学,及时就医治疗,病好后方回校。被患者污染的用具可煮沸消毒,家具书桌要用肥皂水或消毒液擦洗消毒,不能擦洗的物品,可以户外暴晒1-2小时。
中医调理: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中医方法增强孩子体质,如服用固元糕等。
据统计,2024年5月湖南省猩红热发病数为245例,无死亡病例,属于丙类传染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家长仍需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保护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