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医生这样建议
3岁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医生这样建议
“医生,我家孩子3岁了,最近发现他睡觉时总是打鼾,还经常张口呼吸,医生说是腺样体肥大。我们很担心,不知道该不该做手术。不做手术怕影响孩子发育,做手术又怕孩子太小承受不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这是很多家长面对3岁宝宝腺样体肥大时的共同困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意见,帮助您做出明智的决定。
什么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与后壁交界处,与扁桃体一样,都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免疫功能。腺样体肥大是指腺样体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常引起一系列症状。
腺样体肥大在2~12岁儿童中多发,患病率约为46.42%,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长期上气道阻塞或功能紊乱可以引起张口呼吸,产生腺样体面容,严重时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ASHS),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认知。
腺样体肥大的危害有哪些?
腺样体肥大会引起多种症状,包括:
- 局部症状:寐时鼾声过大、张口呼吸、鼻塞,可伴有耳闷耳鸣、闭塞性鼻音、流涕、咽部不适、清嗓、反复咳嗽等。
- 全身症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多动抽动、焦虑抑郁、睡眠多梦易醒、生长发育缓慢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 面部发育异常:上颚高拱、下颌后缩、上颌前突、上唇增厚外翻、脸型拉长、颈部前倾、表情呆板。
- 呼吸道感染:易发呼吸道感染,甚至诱发肺源性心脏病。
- 听力问题: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听力。
- 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打鼾、呼吸暂停,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如何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主要依靠鼻咽内镜检查,根据堵塞程度分为四度:
- Ⅰ度:堵塞0~25%
- Ⅱ度:堵塞26%~50%
- Ⅲ度:堵塞51%~75%
- Ⅳ度:堵塞76%以上
此外,X线鼻咽侧位片或鼻咽部CT也可用于评估腺样体体积与鼻咽腔堵塞情况。
治疗方式有哪些?
-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 睡眠呼吸困难,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 鼻窦炎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
- 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
- 影响听力及言语发育。
- 形成腺样体面容或牙错颌畸形。
- 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憋气、呼吸困难。
手术方式主要有腺样体刮除术、内镜下切除术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其中,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和中度腺样体肥大,包括:
- 药物治疗:使用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
- 中医治疗:中药调理、针灸、耳穴压豆等。
- 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适量运动等。
手术安全吗?
任何医疗操作都有风险,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全身麻醉风险已大大降低。全麻对大脑的影响是短暂的,当麻醉结束、药物排出体外后,大脑功能会恢复正常。研究证实,婴幼儿单次、短时间暴露于全身麻醉不会对行为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腺样体切除术后,其他淋巴器官会代偿增生,弥补失去的免疫功能。研究显示,术后体内免疫指标可能会短暂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约半年左右可恢复到术前水平。
家长的真实经历
一位家长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我家孩子腺样体堵塞90%,医生建议手术。但考虑到孩子太小,我们选择了保守治疗。通过使用鼻喷激素和改善生活习惯,现在腺样体已经成功缩小到正常范围。”
另一位家长则表示:“我们尝试了各种保守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最终决定手术,术后孩子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不再打鼾,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如果您的孩子被诊断为腺样体肥大,建议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再做出最适合您孩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