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进入数字化时代:电子客票全面推广,出行报销更便捷
铁路客运进入数字化时代:电子客票全面推广,出行报销更便捷
2024年11月1日起,我国铁路客运领域全面推广使用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正式迈入数字化新时代。旅客不再需要打印铁路车票(纸质报销凭证),出行和报销更加便利。单位也可以基于电子发票开展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业务,推动相关业务数字化转型和“网上办”。
政策背景与实施意义
税务总局、财政部、国铁集团联合发布的公告指出,自2024年11月1日起,在我国铁路客运领域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旅客可以通过铁路12306网站和移动客户端如实取得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并进行查询、下载和打印。单位可以通过税务数字账户进行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的查询、查验、下载、打印和用途确认等,也可以通过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查验。单位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以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并按现行规定确定进项税额。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简化了旅客的出行流程,还为企业单位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报销方式。同时,设置的过渡期内“纸电并行”政策,确保了政策的平稳过渡。
实施效果与用户反馈
电子客票的全面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根据国铁集团的数据,电子客票的实施有效缓解了车站的拥堵现象,特别是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段,旅客无需再为取票而长时间排队。此外,电子客票的推行还显著降低了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了印票和终端自助机维护等费用。
然而,电子客票的推广也并非一帆风顺。在2025年春运期间,12306购票平台就出现了多次故障。1月8日上午,“12306崩了”再次登上热搜,用户反馈出现无法登录、无法购票、查询车票卡顿等问题。经12306技术队伍紧急处置,手机APP用户登录功能于12:50恢复正常。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加大了客运能力投放,预计节前每日最高可安排旅客列车14100列左右,节后每日最高可安排旅客列车14200列左右,客座能力同比增长3.9%、4.3%。同时,铁路部门优化了售票服务举措,包括候补购票、在线选铺等功能,并推行全面数字化的客运电子发票服务。
未来展望
回顾中国铁路客票的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硬板火车票,到计算机打印客票、磁介质火车票,再到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推出,中国铁路的购票方式经历了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再到“机机对话”的转变。12306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票系统,每秒出票300至500张,高峰期达1000张左右。此外,12306还推出了候补买票、同车换乘等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随着铁路数字化的不断推进,未来的铁路出行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旅客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询列车信息、在线选座、预订餐饮,甚至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实现无票乘车。铁路部门也将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加精准地调配运力,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
电子客票的全面推广,不仅是铁路客运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更是我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铁路出行将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