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冬季耳鼻喉疾病多发,这样做能有效预防
专家提醒:冬季耳鼻喉疾病多发,这样做能有效预防
随着春节的临近,气温变化频繁,容易引发感冒、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出行、室内温湿度调节、避免寒冷风口等方面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耳鼻咽喉健康。此外,规律饮食与适度运动、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交叉感染源、注意卫生习惯和合理饮食调理也是重要的保健方法。如果出现耳鼻咽喉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
寒冷天气下的防护措施
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降低和空气的干燥,不少人的鼻子开始“闹脾气”,各种鼻部不适纷至沓来,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敏原增多、空气干燥、气温变化、病毒和细菌活跃、免疫力下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鼻炎等疾病在秋冬季节更容易发作。
鼻炎为什么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
过敏原增多: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各种植物如蒿草、葎草、小豚草等开始开花结果,花粉随风飘散在空气中。有些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吸入这些花粉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空气干燥:秋冬季节空气湿度降低,尤其是在使用暖气的室内环境中,空气更为干燥。干燥的空气会导致鼻黏膜失去水分,变得干裂、敏感,容易引发炎症。
气温变化: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冷空气刺激鼻黏膜,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和扩张,引发鼻黏膜充血、水肿。此外,突然的温度变化会降低鼻腔的防御能力,使其更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病毒和细菌活跃: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各种病毒和细菌更容易传播。这些病原体会刺激鼻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在这一季节,大家更倾向于待在室内,也增加了近距离接触和交叉感染的机会。
免疫力下降:随着天气变冷,人体活动减少,导致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这样,鼻腔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
秋冬季鼻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鼻痒、打喷嚏:这是对秋季花粉过敏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常在外出活动或夜间睡眠时,出现鼻痒、打喷嚏的情况。而且这种喷嚏通常连续3-4个甚至更多。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眼痒、耳朵痒和咽喉痒。
流鼻涕: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涕通常是清水鼻涕,像自来水一样持续存在。如果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鼻涕,通常由清水涕逐渐转为黄色粘稠鼻涕,再变为白色粘稠鼻涕。当然,如果单侧鼻腔出现流清水涕的情况,需专业医师排除是否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
鼻塞:鼻塞也是秋冬季鼻炎的常见表现,主要由鼻腔黏膜水肿、充血肿胀引起。一些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鼻塞,但进入温暖环境后会改善。若鼻塞持续不缓解,需要检查是否有其他病理性因素。
鼻出血:由于鼻腔黏膜薄弱,各种因素如湿度变化、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经常擤鼻涕、过敏性鼻炎等,都可能引起鼻出血。
鼻干、鼻痛: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气候干燥,导致鼻腔内的腺体分泌不足,出现鼻腔黏膜干燥和疼痛的情况。
如何预防秋冬季节的鼻炎?
过敏人群做好防护:秋季花粉过敏者需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防护眼镜,鼻腔使用花粉阻隔剂。回家后可用流动的等渗或高渗盐水清洁鼻腔。
提前用药:对于每年秋季都会发生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建议在过敏季来临前10-14天提前使用抗过敏药物,这样症状不会太严重,可以较为舒适地度过过敏季。
做好保暖工作:虽说“春捂秋冻”,但对于鼻炎患者来说,及时添加衣物很重要,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减少冷空气对鼻腔黏膜的影响。
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通过运动提升自身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勤洗手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急性鼻炎的发生。
保持鼻腔湿润:对于容易鼻干鼻痛的慢性鼻炎患者,可借助生理性海盐水喷鼻,补充因鼻腔黏膜腺体功能受限引起的分泌物减少,缓解鼻腔不适。
哪些食物可以预防鼻炎?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免疫系统,减少过敏反应。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柚子)、草莓、猕猴桃、西兰花、红椒等。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欧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炎症。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包括三文鱼、鲑鱼、鲱鱼等深海鱼类,以及亚麻籽、奇亚籽、核桃等。
益生菌:益生菌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可能有助于改善过敏性鼻炎。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包括酸奶。
当然,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果出现鼻炎相关不适,还是需要到医院寻求专业医师的意见进行治疗。
节日期间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春节期间,耳鼻喉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有几个。首先,节日期间饮食不节,容易导致咽喉炎和中耳炎等疾病的加重。其次,过度的熬夜和聚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也会引起耳鸣和突发性耳聋。此外,噪声环境多、爆竹声不断,给耳朵带来直接刺激,更是耳部疾病的诱因。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有效预防耳鼻喉疾病,确保节日的快乐与健康同行。
针对年节期间耳部疾病的防护,济南耳鼻喉医院的林宇寰主任提出了一些科学的建议。首先,饮食应保持均衡,尽量避免高脂肪与刺激性食物。其次,作息也要相对规律,尽量避免熬夜,适当的运动与放松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同时,尽量避免处于噪音源附近及放鞭炮的环境,佩戴耳塞可以有效降低耳朵的负担。此外,避免感冒,保持干燥温暖,尽量少去人满为患的场所,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耳鼻咽喉保健的具体方法
12月21日冬至,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天,在中国不同地区,人们常以吃饺子和汤圆来庆祝冬至。然而,这些美食与耳鼻喉健康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结合冬至传统来聊一聊耳鼻喉的健康小知识。
饺子——护耳小贴士
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的传统。据说他在寒冬时节为贫苦百姓熬制“祛寒娇耳汤”,防止冻伤耳朵。饺子形似耳朵,寓意“保护耳朵不受冻”。
【耳部保暖的重要性】
冬至后天气寒冷,外耳部容易因低温受损,甚至发生冻疮,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冷风还可能诱发耳内炎症,如“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因此,冬季外出时务必注意耳部保暖,戴上帽子或耳罩,以避免寒风直接刺激。
汤圆——护喉小贴士
南方地区冬至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但汤圆口感软糯,制作时往往较为黏滑,进食不当可能对咽喉甚至气道造成影响。
【防止呛咳的注意事项】
咀嚼充分:汤圆虽好吃,但软糯的质地容易黏附在咽喉或食管壁,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或吞咽功能较差的人来说,可能引发呛咳甚至窒息,因此食用汤圆应充咀嚼后再进行吞咽。
避免快速进食:吃汤圆时要小口慢咬,尤其是有热心汤圆馅的情况下,避免烫伤口腔和咽喉。
关注气道安全:如果不慎呛咳,应迅速采取咳嗽排异或腹部冲击法帮助清除异物并及时就医。
冬至养生——保护鼻腔和咽喉
注意保湿:冬季干燥的空气容易引起鼻腔和咽喉黏膜干燥,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多喝温水来缓解。
适度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有助于清除灰尘和病毒,保护鼻腔黏膜健康。
防寒防病:外出时戴口罩不仅可以保暖,还能防止冷空气和细菌病毒侵袭鼻腔和咽喉。
在这个热闹的节日当中,耳鼻喉疾病的隐患如影随形,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便能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新年,享受团圆的欢乐。健康是一切喜悦的基础,用心呵护,才能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让耳鼻喉的担忧也成为过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