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墓葬石刻流失海外百年,现藏加拿大博物馆
祖大寿墓葬石刻流失海外百年,现藏加拿大博物馆
在明末清初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祖大寿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重要人物。他出生于隆庆三年(1569年),卒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享年88岁。在那个局势复杂多变的时代,祖大寿在战场上和政治舞台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祖大寿原名祖天寿,后因避讳改名为祖大寿。他在崇祯四年(1631年)的战事中,坚守大凌河城三个月之久,最终因粮尽援绝而被迫投降。投降后,祖大寿在清朝的优待下,被封为汉军正黄旗总兵,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
祖大寿的无奈人生
祖大寿的一生充满了无奈和争议。有人称他是“一代名将”,曾多次击败黄台吉(皇太极);也有人认为他是“祸国殃民,不配为人”。他两次投降清军,最终在清朝为官,但并未得到重用。祖大寿在两个朝代中都扮演了贰臣的角色,这使他备受争议。
墓葬被盗卖的曲折经历
1919年,英国人乔治·克罗夫茨在北京南城铁匠营附近与一名中国男子接头。这名男子自称是祖大寿的后人,因生活所迫,决定将祖大寿的墓园出售。克罗夫茨被带到永泰庄的祖氏家族墓园,看到了气势恢宏的石门、石像和石冢等文物。
克罗夫茨对这些石雕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面对沉重的石雕,他犯了难。每个石人都重达4吨,运输成了大问题。最终,克罗夫茨包下几辆马车,经过特殊改造后,将文物运往天津,再装船运往加拿大。
祖大寿墓葬的最终归宿
1919年,加拿大多伦多新开设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正为藏品短缺发愁。得知克罗夫茨从中国运回一座“墓园”的消息后,博物馆决定不惜代价将其购入。博物馆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厅,按照在北京时的原貌布置,展出祖大寿墓园的石刻。
如今,祖大寿的墓葬石刻已在加拿大展出超过百年。虽然有人对墓主人的身份提出质疑,认为可能是祖可法或祖泽润的墓,但根据历史记载和墓志铭,这座墓葬最有可能属于祖大寿本人。
祖大寿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他的墓葬也被盗卖到异国他乡。幸运的是,他的遗骸并未随墓葬一起流失海外。无论祖大寿是良将还是贰臣,他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