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南亚热带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科研科普双丰收
全球最大南亚热带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科研科普双丰收
2024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华南国家植物园以“人类与植物星球”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从“檀香的前世今生”科普课程,到“大食物观”主题科普展,再到各类专家讲座和互动体验,植物园为公众打造了一场自然科学的盛宴。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科普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其作为科研与科普新高地的重要地位。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9年创建。历经近百年沧桑,如今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专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与研究。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标志着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科研重地,华南国家植物园在植物学、生态学、农业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自1954年隶属中科院以来,植物园已出版专著500部(卷、册),发表SCI收录论文5300多篇,包括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的重要发现。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学科发展,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科普教育方面,华南国家植物园更是不遗余力。植物园建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科普平台,常年开设琪林科学讲坛、高端科学资源科普课程,以及各类主题展览和互动活动。据统计,华南国家植物园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参与科普活动,成为公众了解植物世界、学习生态保护知识的理想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国家植物园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植物园迁地保育植物达17502种,其中包括众多珍稀濒危物种。例如,克鲁兹王莲这种热带景观植物在这里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展示。此外,植物园还成功繁育了上千株杓唇石斛,并实施野外回归,为物种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继续秉持“科学内涵、艺术外貌、文化底蕴”的建园理念,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在“十四五”期间,植物园将重点提升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五个方面的水平,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植物园,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是科研人员的殿堂,也是普通民众亲近自然、学习科学的乐园。在这里,每一株植物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奥秘,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作为科研与科普的新高地,华南国家植物园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位热爱自然、追求知识的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