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爿”字读音与释义:从劈柴到量词的演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58: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爿”字读音与释义:从劈柴到量词的演变

在汉字的广阔天地里,有些字眼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当我们将“片”字颠倒过来,便诞生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爿”。

这个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的存在却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一抹古色古香。那么,“爿”字究竟如何发音?它又承载着怎样的意义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字的神秘面纱。

在探索“爿”字的奥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它的基本读音。这个字读作“pán”,它的结构独特,由“片”字反转而来,属于汉字中较为罕见的部首“爿”。

在古代文献中,“爿”字的本义是指劈开的成片的木柴,这个形象的描述在《说文解字》中得到了印证:“爿,判木也。从反片。指事。”这里的“判木”形象地描绘了将木头劈开的动作,而“反片”则揭示了“爿”字的构造。

在古代,人们不仅用“爿”来描述木柴,还赋予了它量词的用法。在某些方言中,如江苏方言,人们用“爿”来计量商店、田地或工厂,例如“一爿商店”或“一爿水田”。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为罕见,但它在方言中的生命力依然旺盛,体现了汉字在不同地区的独特魅力。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爿”字的身影也时常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境来理解它的用法。

例如,在茅盾的《秋收》中,有这样一句话:“听说踏满一爿田就要一块多钱!”这里的“爿”字,用作量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块”,用来计量田地的面积,不仅体现了“爿”字在量词上的灵活性,也让我们窥见了古代农民对土地的珍视。

此外,“爿”字在古代文献中还有作为动词的用法,它描述的是切割或削薄的动作。在口语中,这种用法较为随意,但足以描绘出生动的场景。想象一下,一位木匠在工作台上,手中的斧头轻轻一挥,木头便被劈成了两半,这便是“爿”字作为动词时所描绘的画面。

在《说岳全传》中,我们找到了“爿”字作为量词的另一个例子:“走上前一斧,将荷香砍做两半爿。”这里的“爿”字,不仅指代了被砍开的木头,还隐含了动作的结果,即木头被分成了两半。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见,但它在古代汉语中的活跃,让我们对“爿”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深入挖掘“爿”字的用法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其在方言中的特别地位。在一些地区的方言中,“爿”字不仅仅是一个量词,它还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例如,在江苏方言中,“爿”字用来计算店铺的单位,这反映了当地商业活动的特定习惯。这种用法在《文明小史·第一○回》中有所体现:“一路言来语去,不知不觉已到了昨日所住的那爿小客栈内。”在这里,“爿”字的使用,不仅描绘了场景,还传递了一种亲切和熟悉的感觉。

“爿”字的这种方言用法,也体现在对田地的计量上。在《说岳全传》中,我们可以看到:“父親留下的就只剩那一爿田了。”这里的“爿”字,不仅表示了田地的一块,还蕴含了对家族遗产的情感寄托。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见,但它在方言中的生命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爿”字的形态和用法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在《康熙字典》中,我们可以看到“爿”字的解释与《说文解字》相呼应,强调了其作为量词和名词的用法。这些古籍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能够追溯“爿”字的起源和演变。

在《说文解字注》中,对“爿”字的解释更为详尽。它不仅解释了“爿”字的本义,还提到了与“牀”字的关联。这里的“牀”字,古代指的是床,而“爿”字的结构正是“牀”字的一半。这种结构上的联系,揭示了汉字构成的巧妙和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

下边,来看下这个字的重点:

  1. 字义及用法:

  2. 表示一种切割、削薄的动作:在口语中,这个用法较为随意,用来描述将某物切成薄片或削成薄片的行为。

  3. 劈开的成片的木柴:《说文》:“爿,判木也。从反片。指事。” 这里的“判木”指的是将木头劈开的动作,而“反片”则是指“爿”字的结构,即“片”字反过来。这个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如《说岳全传》中的“走上前一斧,将荷香砍做两半爿”,这里的“爿”指的是被劈开的木头的一部分。

  4. 量词,指商店、田地、工厂等:如“一爿商店”、“一爿水田”。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但在某些方言中仍然使用,如江苏方言中用来计算店铺的单位。

  5. 用于田地等,相当于“块”:如茅盾《秋收》中的“听说踏满一爿田就要一块多钱!”,这里的“爿”字用来表示田地的一块。

  6. 用于整体的部分,相当于“边”、“段儿”、“截儿”等:在《说岳全传》中的例子中,“爿”字也用来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7. 名词用法:

  8. 动词用法:

  9. 古籍解释:

  10. 《康熙字典》:在《康熙字典》中,“爿”字的解释与《说文解字》相似,强调了其作为量词和名词的用法,以及其在方言中的使用。

  11.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对“爿”的解释是“爿,判木也。从反片。指事。”这表明“爿”字的本义是劈开的木柴,其结构来源于“片”字的反转。

  12. 《说文解字注》:在《说文解字注》中,对“爿”字的解释进一步细化,提到了“爿”字在古文中的读音和用法,以及与其他字的关联,如“牀”字。《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有助于理解“爿”字在古代汉语中的确切含义和用法。

通过这些古籍的解读,我们不仅能够理解“爿”字在古代汉语中的确切含义,还能够感受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讲述着古人的智慧和生活。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