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萤火虫:夜光下的捕食者,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4: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萤火虫:夜光下的捕食者,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初夏时节,萤火虫迎来“爆发期”,各地公园陆续开放夜间观赏活动。作为生物界的浪漫代表,萤火虫身上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究竟是诗意的“夜光”,还是冷酷的“甲虫”?让我们跟随科普君的步伐,一起来扒一扒萤火虫奇妙的“虫生”!

作为生物界的浪漫代表,草丛里的首席灯光师,萤火虫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它吗?

抛掉外面的光环:萤火虫是妥妥的“肉食者”

古时候的人们给萤火虫取了很多富有诗意的名字,比如“流萤”“夜光”“宵烛”等等。其实,抛掉这些文艺的联想,它们是如假包换的“甲虫”。

萤火虫是鞘翅目多食亚目萤科动物的总称,又名打火虫、亮亮虫、火炎虫、夜火虫等,全世界有两千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作为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萤火虫的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其生命大部分时长是以幼虫的形式度过的。

与童话中可爱的小萤火虫吸食露水或者花蜜的形象相反,幼年时期的萤火虫是妥妥的肉食主义者。它们主要吃螺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也会吃小型动物尸体,将消化液注入软体动物体内,让它们的肉融化掉再吸取。

这无疑是萤火虫的一段“黑历史”,于是羽化蜕变后的成虫就有一种“洗心革面”的感觉。由于成虫的口器退化,它们只能取食少量的花蜜或果实汁液,寿命一般为两周,此时的虫生任务就只有抓紧繁殖了。

发光不仅是为了“求偶”,也有可能是为了“裹腹”

萤火虫“找对象”也有奇招——“发光”。雌雄萤火虫都可以发光,其腹部有发光的体节,称为发光器,雄性通常为两节,雌性则为一节。在求偶过程中,雄萤飞行时发出展示性寻偶闪光信号“你在哪儿,你看我帅不帅?”,而雌萤则在草丛中静止且腹部卷曲朝空中发出稳定的单脉冲回答闪光信号“来吧,我在这里”。

萤火虫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体内含有萤火虫萤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气作用,产生光能。不仅如此,萤火虫还是平平无奇的“光学小天才”。我们常见的光,不管是日光、火光、灯光,都是发热过程的副产品,而萤火虫发的光是冷光,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这也避免了它的身体像灯泡一样变热。

我们知道萤火虫发光的主要作用是求偶,但也有少数萤火虫成虫会把闪光信号作为诱捕手段,并且对象还是异种的萤火虫。一种叫做Photuris的萤火虫能够破解并模仿其他萤火虫的闪光模式。当另一种雄性萤火虫发出闪光信号时,Photuris雌虫会模仿雄性的闪光模式进行回应,引诱,直到雄虫进入自己的范围内,然后把它吃掉,妥妥的“感情骗子”。

除了成虫以外,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都可以发光,主要作用是警告天敌自己“不好惹”,和很多动物的警示色效果一样。

“囊萤”的故事,靠谱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囊萤映雪”,其中“囊萤”讲的就是跟萤火虫有关的故事。传说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

但是,这种做法真的靠谱吗?有人做过实验:如果放25只萤火虫照明,看不清字迹;如果放50只萤火虫照明,勉强能看清字迹;如果放100只萤火虫照明,能较清楚地看清字迹。这样就能愉快地看书了?非也。由于萤火虫的光亮是忽明忽暗的,这样坚持看5分钟书后眼睛就会感到非常疲惫,并开始头疼。更糟糕的是,还有许多萤火虫为了保证自己安全,感觉到有危险时会关闭灯光……所以抓萤火虫当灯,实际上照明效果很不理想。

“放飞”是另一种伤害:保护萤火虫要讲究科学

近些年来,我们能看到萤火虫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些小时候扇着扇子看着萤火虫飞舞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因为萤火虫属于环境指示生物,它们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其存亡变化同样也预示着生态环境的好坏。由于大部分地区近年来的光污染加剧、杀虫剂使用增加等因素,萤火虫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保护萤火虫的任务也越来越迫在眉睫。

但是,保护要讲究科学。目前很多地方热衷的放飞萤火虫的做法,其实大部分是一种不良的商业行为,是从自然界捕捉萤火虫,采集并运输到城市,在生态系统脆弱的公园进行的以观赏为目的的放飞。不是基于保护生物学的萤火虫放飞都是不科学的,反而会加速萤火虫种群的减少,还有可能造成生态污染。

想要保护萤火虫,需要给它们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需要从自身做起,比如,停止网上购买萤火虫等行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在观赏萤火虫时,不要去捕捉它们等等。只有遵循科学的生态保护方法,萤火虫才能回到我们身边。

观萤攻略:赴一场“萤光”之约

正值萤火虫之季,广东多地已陆续开放观萤区。在此,送上一份优质的观萤攻略,让你更好地探索神秘的夜间精彩世界。

观赏推荐点

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5月11日—6月10日,逢周五六日(另加5月20日、6月10日)夜间开放,萤火虫比较集中的区域在分类区(苏铁园门前草地),每天晚上19:30至20:30是最佳观赏时间。

深圳: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这是有名的萤火虫出没地,社区内的萤火虫以黄宽缘萤为主,多出现在潮湿多草的地方,特别是树林与草地的边缘地带。

东莞:虎英郊野公园。这里是东莞比较容易观赏到萤火虫的地方,在公园靠近北边停车场的湖边,就能观赏到这些飞舞的小精灵。

观赏天气

萤火虫喜欢闷热潮湿的天气,若当天下过雨,理论上雨后晴热的夜晚数量最多;如果傍晚下雨,空气太潮湿则影响萤火虫翅膀飞舞,数量可能会少一些。同时要注意,满月的明亮月光,提供了足量的光线,也会促使萤火虫减少发光,所以,月缺的日子或者云层很厚的夜晚做观察与拍摄最为适当。

观赏姿势

如用专业相机拍摄萤火虫,建议在19:00之前到达观萤区,趁天还没黑,观察好周边环境,选好位置,调好机器。建议选择中长焦镜头,可发挥中长焦压缩感优势,拍摄到的萤火虫光斑大;也可以选择广角镜头,拍摄到的萤火虫光斑小,但可带入较多环境;一般采用低角度平视或仰视拍摄,近处的萤火虫飞至镜头前,可呈现梦幻光斑。

如果只是观赏或使用手机一般拍摄,建议在19:30之前到达观萤现场,避免错过最佳观萤时间点。

文明观赏

①观赏拍摄时不要打灯开灯;
②尽量少喷驱蚊水和其他药水;
③不要跨越围蔽栏杆进入萤火虫生活的草地;
④不要进入观萤区的小路;
⑤不要捕捉萤火虫。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