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宁根大学研究:两种常见药物可恢复睡眠不足记忆
格罗宁根大学研究:两种常见药物可恢复睡眠不足记忆
一项最新研究为饱受睡眠不足困扰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在2024年6月30日欧洲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会(FENS)论坛上公布的研究成果揭示,常见的药物可能有助于恢复因缺乏睡眠而丧失的社交和空间记忆。这项研究由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罗伯特·哈维克斯博士领导,首次展示了如何利用现有药物逆转睡眠不足引起的大脑记忆障碍。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知道,睡眠不足会对大脑产生广泛影响,包括记忆力减退。但一项新的观察指出,这些记忆并非完全消失,而是暂时“藏匿”,难以被提取。研究团队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揭示了睡眠不足是如何影响记忆的,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罗氟司特,通常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被发现能有效恢复社交记忆。作为磷酸二酯酶-4 (PDE4) 抑制剂,它通过提升大脑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促进与记忆和学习相关的信号传导。cAMP的增加激活了CREB(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和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路,这两个通路对记忆形成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这些关键区域。
另一方面,伐地那非,一种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展现出了恢复空间记忆的能力。它作用于不同的路径,作为磷酸二酯酶-5 (PDE5) 抑制剂,提高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进而优化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功能,特别是通过调控AMPA受体的运输,这对导航和空间认知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巧妙设计,让小鼠面临社交和空间记忆的挑战。他们发现,经过睡眠剥夺后,小鼠丧失了识别新朋友或记得物体位置的能力。然而,使用罗氟司特和伐地那非治疗后,这些记忆得以恢复,证明了这些药物在动物模型上的有效性。
哈维克斯博士强调,这些发现不仅为睡眠不足导致的记忆丧失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途径,也为人类研究铺平了道路。尽管目前的研究是在小鼠身上进行,但鉴于这两种药物已被FDA批准用于人类,它们在治疗人类记忆问题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未参与该研究的理查德·罗奇教授,作为欧洲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会论坛通讯委员会主席,对这项研究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它为解决人类睡眠不足导致的记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尽管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不仅为解决睡眠不足带来的记忆障碍提供了新视角,还强调了现有药物在探索大脑记忆机制和开发新型治疗方法中的潜在价值。未来,随着对记忆恢复机制的深入理解,我们或许能见证更多针对记忆丧失的创新疗法,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保证充足睡眠的人们带来福音。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