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用分钟级规划和定期闭关实现人生目标
比尔·盖茨:用分钟级规划和定期闭关实现人生目标
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积极的孤独」
比尔·盖茨(Bill Gates),微软共同创始人,曾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富,今年61岁,2008年正式退出微软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兼任微软的技术顾问。本文将介绍盖茨运用时间的妙方,以及他对年轻人的期许。
本文三大重点:
- 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行程,极大化每分每秒的效用
- 再忙,也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思考人生方向
- 持续思考与行动,才有可能成功
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行程,极大化每分每秒的效用
不论是在微软夜以继日的工作,还是目前的半退休生活,盖茨都很懂得善用时间。根据英国《电信报》的资深记者Mary Riddell的描述,他的行程表是比照美国总统的规划方法,时间单位切割得非常详细。长达几天的行程以五分钟为单位去安排;而花较短时间的各个会议,乃至与人握手,皆按秒数安排。
今年二月,美国商业新闻网站《商业内幕》的记者Drake Baer与比尔·盖茨有一场20分钟的访谈活动,内容涉及全球气候变化与疾病问题。采访至一个段落时,盖茨的经纪人突然起身终止了采访,使得访谈时间恰好是20分钟。Drake Baer事后表示,那次与盖茨见面让他学到了很多,特别是时间规划与掌控的能力。
讨厌浪费时间的盖茨,将行程表切割成细微的片段来规划,且随时都会带着一本书,抓住可能的空闲时间阅读。虽然每人每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但是盖茨让他的每一分、每一秒效用发挥至最大,也因为如此才能比一般人多完成许多事情。
再忙,也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思考人生方向
除了从细微的时间单位安排行程,盖茨也懂得以长时间的角度去审视目前规划。从1980年开始,行程满档的盖茨每半年会停下工作脚步,空出整整一个星期“闭关修炼”,他将这个计划称为“思考周”(Think Week)。
这一周当中,他排除所有外务,不与任何人联系,一个人关在别墅里大量阅读平日没机会细读的报告和书籍,并针对公司未来走向以及世界科技的新发展去思考。从这充满知性且积极的独处时间里,诞生了许多革命性的战略与想法。
1995年,微软认为互联网的兴起会带给他们威胁,将策略方向大幅度从桌上型电脑转向网络,这关键性的决策就是思考周时期的想法。比尔·盖茨出版的书籍《拥抱未来》、《数字神经系统—与思想等快的明日世界》,两本书也都是思考周的产物。
就连忙碌的比尔·盖茨每半年都能空出一周,去重新思考个人与公司的规划,那么日子被工作填满的上班族,或许也能依照盖茨的方法适时调整生活步调。每隔一段期间空出一天,或是利用长途假期跳脱工作环境,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与空间,去审视前段期间所遇到的挫折以及突破的难关。在沉淀心灵之后,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如何前进,充满能量地迎接下一阶段的到来。
持续思考与行动,才有可能成功
逐渐卸下微软重担之后,盖茨观察到世界上充斥着种种的不公平,包括财富、健康、资源等等,因此与妻子创立了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致力于解决非洲疟疾、艾滋病等疑难杂症。
盖茨不但大力捐赠资金、投身公益,也希望将这种信念传达给年轻学子。2007年,盖茨受邀至母校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当年辍学的他也获得了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在演讲上,盖茨谈到当年离开哈佛时,不知晓世界是那么不平等,更不知道有上百万人生活在贫穷与疾病的威胁下。
盖茨呼吁知识、背景与机会都比常人好的毕业生,应该正视不平等的问题,追求专业领域发展时,应善加运用新发明以消弭不平等。这样的科技进步,才能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而不是扩大不公平的帮凶。
不过致力于此的盖茨知道实际执行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盖茨提供了毕业生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化繁为简的四大步骤,并以艾滋病防治为例说明。
决定目标:终结艾滋病,使得艾滋病不再传染,并且有效治愈。
找出最有效的杠杆点:最有效的杠杆点代表能以最省力的方法达到目的。艾滋病案例即为预防工作,降低得病比率。
选择理想的科技工具:通过政府、药厂、基金会等各界赞助,研发出只注射一次就终身免疫的疫苗。
同时聪明地运用身边已有的工具:然而终身免疫的疫苗需要研发许久,但又不能放任疾病扩散,所以在那之前要聪明地运用既有工具。以此案例来说,大量宣导就是最方便又便宜的方法了。
盖茨认为了解这四大步骤还不足以真正解决问题,重点是持续思考、努力尝试,才不会半途而废,这也是盖茨当年创业的精神,更是许多不同领域成功人士的秘诀。
虽然半退休的比尔·盖茨已很少出现在微软的公开场合,但是他未曾断过与世界的联系。除了创立基金会关怀全球环境与疾病问题之外,盖茨于2010年建立了自己的博客gatesnotes。他将所观察的世界,以及想对大家传达的话都写在博客中。他的前半生投入在软件科技,影响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后半生尽他所能,将资源与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帮助世界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