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诊断标准更新,治疗更重个体化
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诊断标准更新,治疗更重个体化
血压值145/93 mmHg,属于轻度(一级)高血压。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这一血压水平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诊断标准更新:多维度评估血压状况
新版指南在诊断标准上进行了重要更新,不再仅依赖诊室血压测量结果。现在,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均可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依据:
- 诊室血压≥140/90 mmHg
- 家庭血压≥135/85 mmHg
- 24小时动态血压≥130/80 mmHg
这一变化意味着,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在不同场景下的血压表现,做出更全面的诊断。
治疗策略:心血管风险决定治疗时机
新版指南强调,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心血管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对于血压值145/93 mmHg的患者,如果心血管风险为中危及以上,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如果心血管风险较低,可以先进行4-12周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果血压仍未达标,再考虑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降压的基础措施
无论是否需要立即用药,生活方式调整都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指南推荐以下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健康饮食: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镁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骑车。
控制体重:维持BMI在18.5-24之间,减少腹部脂肪堆积。
戒烟限酒:戒烟并适量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
健康睡眠: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7-9小时,保持良好睡眠质量。
新型治疗方法:中医药纳入治疗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指南首次将中医药治疗纳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中医药治疗,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补充。
特殊人群关注:中青年和农村地区
新版指南特别强调了中青年和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性。近年来,这两个群体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需要引起重视。中青年患者往往忽视血压管理,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基层医疗服务。
总之,对于145/93 mmHg的血压值,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风险因素,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