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新韵——斗门探访记
古镇新韵——斗门探访记
斗门镇石牌楼巍然矗立(10月10日摄)。
10月10日,秋阳和煦。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西南部,一座古朴典雅的石牌楼巍然矗立。牌楼上,“斗门镇”三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这座千年古镇的传奇故事。
“斗门”之名,源自汉武帝的壮志豪情。据斗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朋为介绍:“元狩三年,汉武帝为征伐南方诸国,开凿昆明池以练水师。该镇地处昆明池与沣水交汇处的斗渠闸口。之后,历代便以此水利关键设施为名,将其命名为斗门。”斗门镇最早是一个村庄,到了清朝时期才设镇,是清末长安县八大古镇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壮志豪情,品味周朝文明的博大精深,领略新时代斗门镇的繁荣与活力。丰镐遗址、太平遗址、石婆庙、石爷庙……每一处都凝结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漫步在斗门街道旁,昆明池畔,叠翠流金,游人如织。步入昆明池·七夕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汉武帝立像和汉代楼船雕塑,生动展现了汉武帝刘彻在昆明池操练水军、开创“汉武盛世”的英雄气概。一系列雕刻精美的建筑让游客得以直观感受辉煌灿烂的汉代文化。波光粼粼的昆明池水,倒映着千年来长安的故事……
“昆明池地处沣水、潏水之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神话的起源地,也是七夕文化的发祥地。”沣东文旅集团运营管理部副部长佘璐介绍道。景区内建有汉楼船雕塑、七夕湖、鹊桥、泛鹢台、天地长廊、云水廊、澄碧台等景观,全方位展示了景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乘坐古色古香的画舫在昆明池上悠然前行,我仿佛穿越到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这样的游湖体验真是令人难忘。”来自湖北的游客段振念感慨道。
自开园以来,景区依托悠久的七夕文化,开展节日民俗表演、非遗手作、集体婚礼等多种线下活动,将现代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文化、民俗婚俗活动相结合,让文明简约的婚俗礼仪成为陕西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暮色四合,放眼望去,西安诗经里景区灯火璀璨。“这里的夜游活动令人陶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每个角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来自广西的游客王悦赞叹道。
百戏争艳、飞花有令、变脸喷火,光影水幕……诗经里景区的一系列原创剧目与古风演艺,为游客呈上艺术盛宴。据佘璐介绍:“节假日期间,我们着力突出‘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白天,景区通过沉浸式的原创情景剧生动展示诗经文化。夜晚,景区将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主题‘夜灯’结合,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景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围绕传统习俗、景区特色,举办非遗市集、民俗体验、国风表演等各项文旅活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斗门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旅融合的实践者。近年来,斗门镇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文旅融合产业,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游客,讲述陕西故事。
本文原文来自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