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汪精卫在日本的最后时光:一段充满争议的医疗往事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0: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汪精卫在日本的最后时光:一段充满争议的医疗往事

1944年3月3日,一架名为“海鹣”号的专机从南京明故宫机场起飞,目的地是日本名古屋。机上躺着一位特殊的病人——汪精卫。此时的他,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形销骨立,即将在日本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病魔缠身,被迫东渡

1944年初,汪精卫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背部旧伤引发剧烈疼痛,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此外,他还出现右臂麻木无力和厌食等表现,体重迅速下降。为寻求救治,他于3月初被送往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

名医云集,全力施救

抵达名古屋后,汪精卫被安排在医院大楼四层的特别病房,代号“梅号”。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医院组建了由多位日本医学界权威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包括:

  • 斋藤真:名古屋帝国大学脊椎病专家,日本神经外科泰斗
  • 黑川利雄:南京病院医生,最早诊断出汪精卫病情
  • 高木宽治:东京帝大整形外科专家
  • 胜诏精臧:名古屋帝大教授兼附属医院院长
  • 田春村吉:名古屋帝大教授兼医学专门部部长
  • 三矢晨雄:放射科专家

3月4日傍晚,由斋藤真教授主刀,为汪精卫施行“推弓切除术”,将第四至第七节胸骨切除。手术进行了一个小时,其间汪的脚部逐步恢复温度与感觉。手术采用的是局部麻醉,汪的头脑一直保持清醒状态。手术结束时,汪连连向医务人员致谢。院方将切除的骨片与血液进行化验,证明诊断正确,确为“多发性骨髓肿症”。

手术后,医院方面专门为汪成立了治疗小组和助手团。主治医生除斋藤真、黑川利雄外,还有整形外科专家、东京帝大教授高木宽治;名古屋帝大教授兼附属医院院长胜诏精臧。另外还有名古屋帝大教授兼医学专门部部长田春村吉及教授三矢晨雄等放射科专家参加治疗小组。助手团则由名古屋帝大助教授户田博、医学部教授上田文雄以及太田元治、中泽由也等人组成。这一阵容,可以说是集中了日本医学界,的最高权威。医生们每日轮流为汪诊察三次,夜里一律住在附近的观光旅馆,随时待命;助手团则留在医院轮流值班。

病情反复,命悬一线

手术后,汪精卫的健康状况曾一度恢复,腹部以下渐能活动。但此后病况时好时坏。8月初,病情一度极为严重。8日,日本驻南京大使重光葵曾告周佛海:“汪先生病势严重,恐不出月。”后经救治,又趋好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大约十天时间,以及10月20日至23日,汪的体温曾超过摄氏37.5度,略有微热,其余时间体温尚属正常。在此期间,院方先后对汪的脊椎骨盘进行过七次X线治疗,使背腰部疼痛减轻,食欲渐增。但因卧床过久,身体严重衰弱,脉搏高达每分钟9-110次,且时发咳嗽。院方为防止发生肺炎或心脏衰竭及其他杂病,曾多次为之注射强心剂和其他紧急治疗药物。到了11月初,病况进一步恶化。11月8日,南京日本大使馆奉命紧急通知陈公博,要他即赴名古屋一行。经与周佛海商量后,陈公博决定于13日前往。

但是,10日上午6时,汪的病况剧变,体温高至摄氏40.6度,脉搏增至128次,食欲全无,呼吸困难,渐入危笃状态。至下午4时20分,呼吸完全停止。 ,周佛海在10日的日记中称:“(下午)日大使派人来通知,汪先生今晨6时病势转剧,至为忧虑。因访公博,请其早赴名古屋。”11日的日记继称:“下午,接日使馆通知,汪先生于昨日下午4时20分病故。”

死因之谜,众说纷纭

关于汪精卫的死因,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因长期患病自然死亡,也有人怀疑是蒋介石密令戴笠将其毒杀。但从医疗记录来看,汪精卫的死因主要是由于长期患病导致的多发性骨髓肿症,这是一种至今仍被视为不治之绝症的疾病。

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在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病逝,享年62岁。这位争议重重的历史人物,最终在异国他乡结束了自己充满波折的一生。他的死因虽然仍有争议,但根据医疗记录和专家诊断,多发性骨髓肿症是最可能的原因。这段充满争议的医疗往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人性角度重新审视历史人物的视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