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中间隔离栅栏:守护城市交通安全的重要屏障
道路中间隔离栅栏:守护城市交通安全的重要屏障
道路中间隔离栅栏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隔对向行驶的车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隔离栅栏的设计、材料、智能应用、维护管理等方面也在不断进步,为城市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设计与材料
道路中间隔离栅栏的设计标准和材料选择是确保其功能和寿命的关键。根据相关设计规范,隔离栅栏由立柱、网片及连接部件组成,防护高度通常为1.8m。立柱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预制,截面尺寸为120mm×120mm,高度2.2m。预制立柱时,于顶部中间位置预留42mm×42m方孔,深度150mm,现成安装时插入带连接板并封口的Q235方管,并用封水材料填充缝隙。方管规格40mm×40mm,厚度2.5mm。短管插入端长度150mm,外露部分向外折角30°,垂直高度300mm。在立柱相应位置预留三个12mm圆孔,安装时通过螺杆固定两侧连接板。
金属网片采用Q235短管边框,规格30mm×50mm,短管厚度2.0mm,内部网丝采用HPB3006.5mm高线钢丝冷拔加工,规格75mm×150mm,上部向外折角30°,垂直高度300mm。连接板与螺栓采用90°折角Q235钢板,厚度4.0mm,根据不同使用位置分ABC三种形式,连接板与螺栓均采用Q235钢,并镀锌处理,镀锌量270g/㎡。
在材料选择方面,道路中间隔离栅栏通常采用金属护栏、金属围栏、市政围栏、楼房护栏等。这些材料具有轻盈、美观、实用的特点,安装简便、便于移动、使用灵活。公路市政护栏材质采用优质镀锌钢管制作,上下横梁与竖杆焊接打磨结实后进行静电喷塑处理,多数为整体白色,贴蓝色或白色反光膜,抗紫外线防晒不脱落。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道路中间隔离栅栏也融入了更多智能化元素。以小鹏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为例,该系统在北京成功应对了调头和环岛等复杂场景,实现了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迭代,提高了智驾系统对复杂场景的应对能力。
小鹏XNGP系统采用“重感知+轻地图”策略,通过XNet深度视觉神经网络实现BEV(bird’s-eye-view )视觉感知。该系统可将多个摄像头采集的数据构建成3D鸟瞰图,并输出BEV视角下动态目标物和静态目标物的相关信息。相比上一代视觉感知架构,XNet深度视觉神经网络不再需要繁复的手写处理逻辑,实现了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迭代,在减少对高精地图、人类接管依赖的同时,提高了智驾系统对复杂场景的应对能力。
在硬件配置上,小鹏G9搭载了双英伟达DRIVE Orin-X智驾芯片,算力为508 TOPS,还配备了位于车头的2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这种强大的硬件配置使得XNGP系统能够准确识别道路中间隔离栅栏等交通设施,为智能驾驶提供可靠保障。
维护与管理
为了确保道路中间隔离栅栏的长期稳定运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至关重要。以重庆市为例,该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对道路中间隔离栅栏的维护管理有详细规定。
护栏及栏杆的巡查频率与设施所在道路车行道巡查频率一致,要求部件完整、无缺损、无脱漆、防腐层无明显脱落、无锈蚀。人行道护栏、中央隔离栏及防撞护栏均采用蓝白相间的颜色组合,及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GB/T18922)的1341号乳白色+1212号蓝色。道路人行护栏高度统一为110公分(cm),道路中央隔离护栏高度统一为100公分(cm ).绿化护栏应采用绿色为主色系,栅栏式绿化护栏高度不宜超过60公分(cm),乔木等绿化护栏高度不宜超过80公分(cm)。
交通安全贡献
道路中间隔离栅栏对城市交通安全的贡献不容忽视。它们分隔对向行驶的车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具有良好的防眩效果,整体感好,可顺着道路线型安装,与周围环境整齐划一、美观协调。公路市政护栏网片与立柱连接十分紧凑,整体感好,可顺着道路线型安装,与周围环境整齐划一、美观协调。公路市政护栏材质采用优质镀锌钢管制作,上下横梁与竖杆焊接打磨结实后进行静电喷塑处理,多数为整体白色,贴蓝色或白色反光膜,抗紫外线防晒不脱落。
此外,隔离栅栏还具有较低的后期维护成本。静电喷涂工艺采用的是固态粉末高温固化而成,这种固态粉末性能远远稳定于液态涂料(含油漆)的性能,具有很好的抗防紫外线功能,在太阳光长期照射下基本不会褪色公路市政护栏室外使用年限可达10年以上,表面光滑耐磨,雨水冲刷即可达到自洁作用。后期维护成本低,且金属材质可回收利用价值大。
综上所述,道路中间隔离栅栏不仅是城市道路上的一道风景线,更是保护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屏障。通过科学设计、智能应用和精细管理,这些隔离栅栏正为城市交通安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