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祁门蛇伤疗法,年救680余人创98.6%治愈率
国家级非遗祁门蛇伤疗法,年救680余人创98.6%治愈率
祁门县地处安徽省黄山西麓,多为山区,植被丰富,气候温和,适宜蛇类生存、繁衍。近日,记者走进祁门蛇伤研究所,探寻新安医学中的独门“秘籍”——祁门蛇伤疗法。
祁门蛇伤研究所外观
临床诊治有奇效
走进祁门蛇伤研究所一楼大厅,来往患者络绎不绝,“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被蛇咬伤的人也越来越多。”蛇伤所所长倪永松说道,“2023年共有680余人被蛇咬伤入院,其中200多例为五步蛇咬伤,我们运用祁门蛇伤疗法,达到了98.6%以上的治愈率。”
二楼换药房内,连阿姨正在换敷祛瘀散,她的手还有些肿胀。主治医生表示,连阿姨现在手部肿胀明显消退,部分功能已逐步恢复,还需要坚持每天自己按摩刺激手部肌肉,配合药物治疗后再过些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连阿姨是池州石台人,4月29日在家砍竹子,不慎被五步蛇咬伤,两个小时到达祁门蛇伤研究所入院。“我被蛇咬了后,邻居叫我抓紧来祁门这所医院,说这里看蛇咬伤是最好的。这次我能死里逃生,真是要谢谢这里的医生,水平是真高。”连阿姨说。
据了解,祁门蛇伤研究所成立于1965年,通过自行研发的蛇药及技术,结合国内先进的专业技术经验,至今累计救治全国各地蛇伤患者近十万例,服务范围辐射皖、赣、浙、苏、贵、桂等10余个省市,是传承新安医学、祁门御医文化品牌的践行者。
医生正在为患者治疗
蛇药生产有奇方
祁门蛇药,历史悠久,因疗法独特治愈率高,有着“天下蛇伤(药)”之美誉。
在蛇药研发室内,各类药品码放整齐。“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三不怕’产品——不怕咬、不怕痒和不怕痛,非常适合在户外工作的人群。目前,所里研发的祁门蛇药胶囊、祛瘀散两个中药院内制剂,被纳入《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目录》,并于2023年6月1日开始执行。”倪永松介绍,该所通过加强蛇类特色医药研究,不断拓展应用治疗各类无名肿毒、蜂(虫)蜇伤、顽固性皮肤病、风湿免疫类疾病、癌症等初步取得了可喜成效。2021年5月,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祁门蛇伤疗法成功入选。
近年来,祁门蛇伤研究所成功申报“祁门蛇药”中药制剂2个,自主研发院内调剂10余个,蛇药胶囊、祛瘀散及蛇伤急救包,先后被安徽省药食局批准为全省应急采购药品,造福更多患者。
蛇药研发室内的各类药品
科研研学有硕果
黄山市是新安医学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地。近年来,黄山市深入实施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加快新安名方向新安名药转化,推动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
“祁门蛇药研究”先后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蛇伤蛇种的早期快速诊断研究”荣获安徽省首个国家发明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祁蛇人工养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荣誉不胜枚举。
2021年,祁门蛇伤研究所先后获省科协、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授牌。2022年9月,该所完成蛇伤所全面改造与提升临床、科研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国祁蛇展示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启动,皖南首家中药制剂中心及蛇药产业发展正蓄势待发,努力做大做强“蛇文章”。目前,祁门蛇伤研究所已成为黄山市研学科普重要单位。
守正创新,打造“天下蛇药”,做大做强“蛇文章”。倪永松表示,未来,研究所将持续积极推进国家华东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及长三角中医外科专科联盟及中药制剂室建设,加快祁蛇与新安中医药的特色创新产品研发,打造以蛇、蜂、蝎毒等生物毒素为主的现代医药及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交流合作平台,更好地服务大黄山建设,扎实推动黄山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