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20分钟效应”走红:科学证实能缓解情绪内耗
“公园20分钟效应”走红:科学证实能缓解情绪内耗
春暖花开之际,朋友圈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身影:公园,草坪,鲜花,野营……比起旅行和露营来说,这种仅仅在公园坐一坐的活动显得有些单调,然而,它却在近期掀起一股热潮,公园20分钟效应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公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影,网友们纷纷惊呼:公园20分钟效应居然是真的!
“待在公园20分钟,情绪内耗就能得到缓解”这一概念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它是一种自我放松的方式,认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是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有效缓解疲劳与压力,让状态更好。
公园20分钟效应为什么能缓解我们的精神疲劳呢,首先,在内卷严重的当代,社畜和“脆皮”大学生们普遍地具有两点需求(舒伯阳等,2023):
1.求补偿心理
人们具有寻求新异刺激的倾向,追求新鲜感是人的本性。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学习、工作中,人们失去了新鲜感,同时也失去了完成新任务能够获得的成就感,正因为如此,人们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求补偿心理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们通过特别的、与日常活动不同的活动来寻找补偿,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和所缺乏的新鲜感、成就感等满足感得到补偿。开放、绿色、拥有大量的植被和自然景观的公园,与封闭、颜色单调、充满了办公设备的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使人放松了身心,享受了生活。
2.求解脱心理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导致人们感到焦虑、疲惫和不安,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渴望寻求一种解脱,人们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在“内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躺平”,去过慢节奏的生活,从繁忙和压力中抽离出来,恢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求解脱心理指的是人们要借助大自然与放松活动,从日常的精神紧张中解脱出来。公园与慢节奏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公园作为城市中的一片绿洲,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的理想场所,它不仅能够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还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慢节奏生活有助于人们在公园中更好地体验生活的美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和细节,而慢节奏生活则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感受。在公园里,人们可以仔细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微风的拂面。
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联结紧密的社会,人际交往在我们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部分。与三五好友一起去公园,一同为野餐共同准备食物,分享美食,并在轻松的氛围中聊天交流,朋友一同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欣赏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一同分享路上的美景美食与喜悦惊喜,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在公园野餐、散步时,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勇敢踏出一步与陌生人交流,认识新的朋友,同样能给人带来新的友情与满足感。
小南狮们,你们是否也跃跃欲试想要约上朋友出发去公园了呢?我们给大家搜罗了适合游玩的几个南京公园:
玄武湖公园作为南京必游景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湖面波光粼粼,岸边垂杨轻拂,还可以划船看日落。
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如同油画般展现着春天的色彩,其中郁金香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打卡。
鱼嘴湿地公园作为欣赏江边日落的好去处,幸运的话更是可以看到火烧云的壮观景象。
燕雀湖是秋冬南京游的主要打卡地之一,秋日,燕雀湖层林尽染,木叶缤纷,五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
快约上你的“公园20分钟搭子”一起去公园给你的精神充充电吧!
参考文献
舒伯阳,冯婉怡,谭庆秋. (2023). 旅游心理学.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