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签约152个沪苏浙项目,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六安签约152个沪苏浙项目,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近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印发《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长三角未来三年工作重点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成员,六安市近年来紧抓发展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产业协同:打造长三角产业配套基地
六安市积极对接沪苏浙地区,2022年5月以来,新签约来自沪苏浙地区项目152个、总投资规模720.29亿元。同时,六安还与上海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如六松现代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
在产业协同方面,六安市围绕把六安打造成为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的目标定位,创新合作方式,加大合作力度,在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迸发出了巨大的发展潜能,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发展答卷。
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六安市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德上高速舒城段、G40沪陕高速改扩建工程六安段等建成完工,和襄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与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绿色农产品供应:打造长三角“米袋子”“菜篮子”
六安市着力推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2022年全市农副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销售额约225.08亿元,同比增长16.3%。六安盛产110多种名特优农副产品,六安瓜片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霍山石斛被列为“九大仙草之首”,皖西白鹅羽绒驰名海外,生态美酒、金寨灵芝、霍寿黑猪、霍邱麻黄鸡、泉水龙虾、六安脆桃等名优特产品闻名遐迩,境内拥有1866种中药材,在“十大皖药”中占有七席。
人才交流与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六安市大力实施党建引领“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返乡人才来自沪苏浙共计2278人(大学专科以上),占比9.5%。创新成立“人才科创专班”,融入长三角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去年以来,共组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人才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众等高校和企业学习研修,培训产业人才600多人次。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六安市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