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地球之肺的新宠儿
红树林:地球之肺的新宠儿
2023年9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正式揭牌,这一消息迅速引起全球关注。为什么选择深圳?这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与生长在海岸线上的红树林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海上森林”,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红树林:海岸线上的绿色卫士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殊生态系统,由多种耐盐植物组成,如红树、海桑等。它们不仅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还具有防浪护堤、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红树林的生态功能远不止于此。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单位面积的固碳量远超热带雨林,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它们还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及重金属污染物,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之肺”。
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在退潮时走进红树林,你会看见成群的白鹭在林间盘旋;低头观察,你会发现招潮蟹挥舞着大钳在滩涂上移动;向土壤深挖,你会偶遇文蛤、花蛤等小动物。到了涨潮时分,红树林中还有弹涂鱼等鱼类前来觅食、栖息并躲避天敌。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开放程度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位于海洋、淡水河流和陆地的交汇区域,在潮汐作用下构建了滨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纽带。红树林区高温、高湿、干湿交替的环境加上潮水的反复冲击,使绝大部分植物的凋落物迅速分解成许多“小零食”,即有机碎屑和可溶性的有机物。食底泥动物摄食“小零食”后,被鱼类或鸟类捕食,形成独特的食物网结构。这些“小零食”也会被潮水带到附近海域和其他生态系统,吸引鱼、虾、贝、蟹等前来觅食。可以说,红树林是河口海岸重要的食物源和能量源,也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濒危的绿色屏障
然而,这片绿色的屏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生态系统红色名录》,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被列为濒危或极度濒危。
全球红树林消失速度惊人,是全球森林总损失速度的三到五倍。在过去40年中,红树林的覆盖面积减少了两倍之多。养虾业、木材采伐、城市化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都是红树林面临的主要威胁。
中国的保护行动
面对红树林的困境,中国正采取积极行动。近年来,我国出台了《湿地保护法》及其配套制度,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截至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45.45万亩(港澳台除外),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以海南为例,该省聚焦保育红树林,加大对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持续开展退塘还林还湿、新造红树林、红树林湿地定期监测等保护专项行动,促进红树林面积持续扩大,绿色海岸线生机勃发风景美。
人与红树林的故事
在深圳,红树林不仅是海边的一道风景,更是城市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沿着深圳的海岸线,人们与红树林的亲密接触,成为日常。在城市中央的红树林,每年约有十万只候鸟越冬停歇,野生豹猫、欧亚水獭也时常可见。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了可听、可观、可触、可感的具象图景。
深圳将红树林作为市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科学家、市民等不同群体的故事,展现了红树林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保护红树林的意义。
结语
红树林是地球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守护着海岸线,孕育着丰富的生命,也为人类提供了无数福祉。面对这片绿色的屏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红树林保护的宣传者和行动者,共同守护这颗“地球之肺”的新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