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国心血管医学十大研究成果揭晓
2024年度中国心血管医学十大研究成果揭晓
2024年度中国心血管医学十大研究成果揭晓,这些突破性进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ESPRIT研究发现将收缩压降至<120mmHg能更有效地降低心血管高风险患者的主要血管事件风险;DACAB研究证实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心血管医学的新成就,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和希望。
ESPRIT研究:强化降压带来更大获益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静教授团队主导的ESPRIT研究,是目前评估将收缩压降至120mmHg以下对主要血管事件影响的最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11255名平均年龄为64.6岁的受试者,其中4359人有糖尿病史,3252人有冠心病史,3022人有中风史。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强化治疗组(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以下)或标准治疗组(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中位随访时间为3.4年。
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的主要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力衰竭住院、卒中和心血管死亡)发生风险降低1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强化治疗组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9%,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1%。这一发现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血压管理提供了新的证据。
DACAB研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改善预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中心赵强教授团队的DACAB研究,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纳入500名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为期1年的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及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发现,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1年时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
进一步的随访研究(DACAB-FE)显示,术后1年内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术后5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梗、脑卒中及冠脉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降低。这一发现提示,术后早期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仅能改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还能为患者带来长期获益。
中国心血管医学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心血管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体现了中国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国际地位。例如,涂圣贤教授团队开发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技术已被纳入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成为首个获得最高级别推荐的中国原创心血管影像技术。
随着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涌现,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