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
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而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各地在改善农村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要实现农村环境的长效治理,必须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
当前农村环卫意识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农村环卫意识不强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垃圾乱丢现象严重:在一些农村地区,垃圾桶设置不足,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村民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田间、道路旁甚至河道内。这些垃圾不仅破坏了环境的美观,还可能滋生蚊虫,传播疾病。
污水随意排放现象普遍:许多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常常直接排入河流或田地,导致水体污染。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水源的清洁,还会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危及农产品的安全性。
卫生设施不健全: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公共厕所数量有限,卫生条件较差,许多厕所没有排水系统和冲水设备。村民使用不便,部分人甚至选择在户外随地解决,进一步加重了环境污染。
卫生观念淡薄:很多村民对卫生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科学的卫生观念,认为只要自家庭院干净就可以,不注重公共环境卫生。此外,一些村民的生活习惯陈旧,随意丢弃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公共卫生的维护缺乏主动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与重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明确,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具体来说,方案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集中实施整治行动,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其中,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乱放的问题;污水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和粪污治理,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农村污水横流、水体黑臭等问题;村容村貌提升的主要任务是以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为重点,基本解决农村通行不便、道路泥泞的问题,同时推进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
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提升村民环保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村民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
宣传教育是提升环保意识的基础。各地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播放广播、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环保知识,让村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利用群众大会、党员大会等契机,从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垃圾分类、保护水资源等各个方面向群众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
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党员干部是村民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对村民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各地可以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环境整治活动,如打扫街道、清理垃圾等,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党员干部还可以通过入户宣传、组织活动等方式,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确保环境整治效果的关键。各地可以探索建立积分制、评比等激励机制,激发村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将环境卫生整治与积分挂钩,由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评议小组,村民每参与一次清洁活动,可根据时长和劳动强度获得相应积分,每季一评比,获得的积分还可在村积分兑换超市兑换米、面、油、洗衣粉、洗衣液、抽纸等物品。积分较高的居民还能在年底参与村“积分之星”“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结合实际情况,该村针对不能参加环境卫生整治的家庭,采取由村环境理事会收取相应费用请他人代劳的方式进行,确保“清洁家园,人人参与”,促进乡风文明和人居环境同频共振。
完善基础设施,提供硬件保障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升环保意识的硬件保障。各地应加大投入,建设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等,为村民提供便利的环保条件。同时,还要加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成功案例: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
在提升村民环保意识方面,各地涌现出许多成功案例。例如,山西省汾阳市三泉镇西贾壁村通过推行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度,对全村绿化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村内街巷道路卫生、河道卫生、垃圾清运等进行包保划分,明确环境卫生包保范围,建立全民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西贾壁村还在街道配建垃圾箱,门店住户配备垃圾桶,对环卫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健全全日制保洁制度,做到垃圾随产随清。此外,村内定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拆除村内违章搭建,组织专人对主要公路沿线道路两旁的杂草、建筑废弃垃圾及河道杂物进行清扫,不留环境卫生隐患和死角,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共享的人居环境治理氛围。
再如,河南省封丘县王村乡通过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等力量进行全面彻底打扫、归整,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扎实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在整治行动中,党员和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齐心协力、携手共治,对村庄内外、街道两侧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针对房前屋后、空闲宅院等重点区域,开展了地毯式的清理整治工作,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全覆盖、无残留。同时,还广泛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性,提高村民的环保卫生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
结语:提升环保意识,共建美丽家园
提升村民环保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可以逐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