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临江河流域磷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与系统治理的双重突破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29: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临江河流域磷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与系统治理的双重突破

长江流域磷污染治理一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最新研究显示,长江上游临江河流域的磷污染问题尤为突出,2020年流域内颗粒态磷流失量最大值达到936.1 kg/hm²,平均值为2.2 kg/hm²。关键源区主要分布在临江河上游、圣水河、大竹溪和金门河子流域的低丘缓坡区,这些区域虽然仅占流域面积的24.9%,却贡献了92.6%的面源颗粒态磷流失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各地积极探索磷污染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01

磷污染治理的技术创新与挑战

磷污染治理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以磷石膏综合利用为例,每生产1吨湿法磷酸会产生4.5-5.5吨磷石膏。截至2023年底,云南省磷化工企业年产生磷石膏量超过2亿吨,堆存量更是高达2亿吨以上。虽然2023年云南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已提高到68.9%,但仍面临技术制约和二次污染风险。目前,磷石膏主要应用于建材领域,如制造水泥缓凝剂、纸面石膏板等,但其杂质含量高,容易对生产设备造成腐蚀,影响产品质量。此外,磷石膏在利用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02

成功案例:信宜市黄华江流域的系统治理

面对磷污染治理的复杂性,一些地区已经探索出成功的治理模式。以广东省信宜市黄华江流域为例,当地采取了“三水统筹”和“四水联治”的系统治理思路,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污水、保供水、防涝水、美好水联治。通过建立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精准治污。该平台通过在流域内安装10座小型自动监测水站,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强化“源-网-厂-河-流域”水环境信息化管理和动态化管控力度,完善水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污染超标警告预警及污染溯源等长效机制,提高精准治污能力。

同时,信宜市大力推进水电站生态流量核定和泄放设施建设和改造,对市内小水电站安装生态流量监测监控设备,进一步加强河道生态流量监测。通过将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监测数据接入智慧平台,实现“三水”监测的网格化管理,通过平台自动定位和预警分析水质和水相异常河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污染和水生态问题。

在生态修复方面,信宜市按照“水质净化、管线隐化、岸坡软化、生态强化、景观美化”思路,推动黄华江流域穿镇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通过构建旁路生态湿地、“水下森林”湿地,优化提升河道水坝景观,利用河道砾石搭建鱼类活动缓冲区。同时,整治左右岸管网和毛墙,对下游段左右岸混凝土侧壁美化,对生态修复段河堤全部软化修复,遮挡美化检查井。此外,还构建缓冲植物带、植物护岸,改造混凝土河岸为生态拦截沟。目前已修复河道长度4.8公里,修整隐化管网6公里,观景平台3座,生态跌水坝3座。

经过系统治理,黄华江流域实现了水质稳定变好(主要超标因子总磷下降69.79%)、水相显著变清(浊度下降47.08%)的蜕变。2024年11月,黄华江成功入选为2024年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03

未来展望:加强技术创新与区域协作

磷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应加大对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瓶颈。同时,加强区域协作,建立跨流域的磷污染治理机制。借鉴信宜市黄华江流域的成功经验,推广“三水统筹”和“四水联治”的治理模式,实现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协同治理。

长江流域磷污染治理任重道远,但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治理,我们有信心实现水清岸绿的美好愿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