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毁灭》揭露纳粹暴行
《帝国的毁灭》揭露纳粹暴行
《帝国的毁灭》是一部深刻揭露纳粹德国暴行的经典影视作品,该片通过精细还原历史场景,展示了希特勒生命中最后的12天及其个人命运,揭示了纳粹帝国的覆灭。影片不仅呈现了战争的残酷,还对人性、权力与梦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打破德国对于这段历史的禁忌,为观众提供了全新视角来审视那段黑暗时期。观看平台包括腾讯、咪咕和Bilibili。
电影背景与历史还原
《帝国的毁灭》(德语“Der Untergang”)是德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执导的一部纪实性电影,2004年9月在德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纳粹德国灭亡前的最后十二天,其中包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等场景。
这部电影在军迷圈非常有名,无论你有没有看过原版电影,但只要是上网的,就一定会看过无数鬼畜版的“元首之怒”中,一种或多种,当然,版本太多,我也说不清道不明你看得到底是那一版。电影本身,是以一个第三帝国中央核领导集团中,一个女秘书的视角,冷眼旁观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最后时光,总体感觉还是很客观的。影片的场景,道具,演员演技,都绝对是大片的水准,没有刻意丑化谁,也没有假模假样表示反思什么的,似乎就是企图原汁原味,展现第三帝国权力核心最后三个月的情况。电影嘛,要真说是完全还原了史实的话,我也不会相信,肯定有很多东西也是后来推想的东西,不过我个人还真没看出德国人有明显的私货夹在里面。
人物塑造与剧情分析
影片以希特勒最后一任秘书的面试作为开幕场景,缓缓展开,慢慢的深入德国柏林这座最大的地下城堡。在那里,最后的12天时间里,我们见到了一个极其真实且立体的希特勒,看到了他性格里的“狂妄”、“冷血”、“强势”、“柔和”以及最后的“决然”和“迷茫”。
首先是自大的希特勒,苏军距离柏林城只有12公里,团团包围之下,希特勒依旧信心满满,他狂妄的对所有人咆哮道:“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后果”。他无视可以直接射到城市中央的炮弹,依旧和幕僚们讨论着新的帝国,该如何建立。而他的自大,也直接影响到了将领士、兵乃至整个国人。街上的年轻孩子,无理的和父母争吵,并唾骂他们的懦弱,德国年轻人的热血,被希特勒点燃,而这种热血,在不争的事实面前,显得那么的愚昧与可笑。
其次是冷血的希特勒。我们并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中,是否有这样的一段对话,但依据希特勒曾经做下的那些疯狂而又残酷的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可信度极高。希特勒说:“适者生存,这个世界弱者终究要被淘汰,如果他们死了,也是因为他们的弱小,而弱者和劣等民族是不值得同情的,哪怕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因此死亡,我也不会难受,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结局。”希特勒的冷血,深入骨髓,并成了他的人生信条。犹太人成了他眼中的劣等民族,于是他可以无情的下令种族灭杀计划。当整个国家因为战争失败,面临灾难时,德国人民又成了他心中的劣等民族。
最后是铁腕的希特勒。铁腕的方式有两种,外在的强力镇压和内在的精神洗脑,希特勒在这两个层面均做到了极致。外在:每一场会议,希特勒不容许任何人有不一致的意见,他要做的是发布号令,将军们要做的是听从命令。但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最后的12天里,每一场会议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希特勒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他的声音从柔和变得激烈,这映照了他内心的自信在不断消散。内在:这个层面,也是我认为电影有所保留,想为他们的魔鬼有开脱嫌疑的地方,希特勒与爱娃自杀以后,仍有不少士兵、将领选择了追随他而去,毫不犹豫的开启了自杀。
拍摄手法与视觉效果
《帝国的毁灭》的拍摄手法力求真实,通过对话展现不同性格层面的希特勒,包括狂妄、冷血、强势、柔和、决然和迷茫。影片还展现了德军内部的分裂、将领之间的矛盾以及自上而下的狂热。在视觉效果方面,影片逼真地再现了柏林大轰炸等场景,使用了英国第一款四发重型轰炸机——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作为主要轰炸力量。
柏林上空像是被一张巨大的天幕笼罩着,巨大的引擎声响彻天空,一时间几万颗炸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执行这次轰炸任务的,是英国第一款四发重型轰炸机——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纵观这款不列颠“空中小巨人”的一生,可以说是在战争中验证、在战争中辉煌、又在战争中落幕。
在二战中大放异彩的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资料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本土遭受到数次轰炸,损失惨重。战后,原本以双发轰炸机为主的英国,逐渐意识到现有的轰炸机已无法完成任务需要,便开启了研究四发重型轰炸机之路。
四发重型轰炸机的制造订单最终交给了肖特公司。虽然肖特公司已具备四发飞机的设计经验,但是制造四发重型轰炸机还是第一次。官方要求既要缩短机翼又要提高升力还要兼顾载荷量,这无疑是给设计师出了个难题。
一天,团队里的一名设计师被一只鹰所吸引,突然灵光乍现。像鹰一样,无论机翼想要承载多大的“躯体”,都必须拥有强大的“肌肉”和足够坚固厚实的“骨骼”。他意识到,放弃研究机身和机翼的比例,缩短机翼的同时增加机翼重量和强度才是关键。
功夫不负有心人。设计师们通过不停地验算和论证,找到了缩短机翼和增加机翼强度的平衡点,将接近120英尺的机翼缩短为不到100英尺,成功达到了要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很快,第一架原型机进行了首飞。经过一次次试飞、调整、再试飞,飞机成功定型。英国空军赋予了它一个继承了苏格兰精神的独特代号——“斯特林”,希望这型飞机能够“英勇斗争”。
被寄予厚望的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执行轰炸敌方发电厂任务时,3架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组成的编队,投放了将近1.3万吨左右的炸弹,直接将目标区夷为平地。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还多次执行长距离轰炸任务,飞过阿尔卑斯山对几座军工厂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强大的打击能力和续航能力令它在战场上脱颖而出。
然而随着战争局势愈演愈烈,作为被打击的重点目标,英国航空工业受到持续轰炸,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的生产也被不断延误,生产进程严重倒退。
二战后期,更多高速中型轰炸机的出现,冲击着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的地位。它也逐渐暴露操纵困难、马力不足、不够灵活等问题。随着战争结束,大部分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也迎来了退役的命令。
现在,肖特“斯特林”式重型轰炸机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只能静静躺在博物馆里诉说着自己的辉煌。但是它作为英国四发重型轰炸机的鼻祖,已经在轰炸机发展史上奠定了它的地位。(王轶 刘含)
历史意义与反思
《帝国的毁灭》是由德国人自己拍摄,所以很多东西,有真有假。真的地方在于,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历史和真实的希特勒。假的地方在于,面子总得照顾一二。
从故事层面来说,它已经尽可能的秉持了客观与公正,电影表现了德军内部的分裂,将领之间的矛盾,自上而下的狂热。但它又通过很多隐晦的手法,试图在为他们已经故去的“魔鬼”,留有余地。
我们一般可以见到的《帝国的毁灭》,被分成上下两部,时长约在150分钟,相较于原版,少了20多分钟,而被删减的这段时间里,究竟藏了哪些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在德国人民的心中,希特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有人说他是魔鬼,也有人奉他为神明。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它会因后人的编撰不同,而有所偏差,但有些事实,无论如何,再也改变不了,那就是发起战争,让无数的生灵惨遭涂炭。
所以在我心中,他有罪,极大的罪。
整部电影,是由很多的对话组成,而这些对话,展现的就是不同性格层面的希特勒。
这部电影在军迷圈非常有名,虽然存在一些虚构和推想的成分,但总体上秉持了客观与公正,被认为是描写德国战败的经典之作。影片不仅呈现了战争的残酷,还对人性、权力与梦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打破了德国对这段历史的禁忌,为观众提供了全新视角来审视那段黑暗时期。
观众反响与评价
《帝国的毁灭》在军迷圈非常有名,无论你有没有看过原版电影,但只要是上网的,就一定会看过无数鬼畜版的“元首之怒”中,一种或多种,当然,版本太多,我也说不清道不明你看得到底是那一版。电影本身,是以一个第三帝国中央核领导集团中,一个女秘书的视角,冷眼旁观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最后时光,总体感觉还是很客观的。影片的场景,道具,演员演技,都绝对是大片的水准,没有刻意丑化谁,也没有假模假样表示反思什么的,似乎就是企图原汁原味,展现第三帝国权力核心最后三个月的情况。电影嘛,要真说是完全还原了史实的话,我也不会相信,肯定有很多东西也是后来推想的东西,不过我个人还真没看出德国人有明显的私货夹在里面。
我自己看这部电影,印象深刻的不是希特勒,而是那个在最后时刻,已然完全帮不上元首什么的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就是哪个提出“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是真理”的家伙,电影中很多场景里,都是各种灰黑,墨绿的德国各种军队制服为主流,只有戈培尔,瘦弱的身躯,穿一身亮眼的屎黄色西服,带着个红色纳粹袖套,永远一脸无助表情,站在元首尽量近的地方,似乎从电影开始,他就这样等着陪元首一起为第三帝国殉葬,电影最后,也有专门的场景,他陪他妻子到地下工事中,他几个孩子住的房间,他依然是那副无助的表情等在门口,他妻子进房间,孩子挺多,房间里摆了好几张高低床,他的妻子含着泪,一脸慈爱的逐一给孩子喂食氰化钾药物,然后出来跟戈培尔一起进了自己的房间……
从电影中看,这就是一个无助而绝望的人,但是戈培尔博士对于第三帝国的作用,也许是仅次于元首希特勒的人,正是通过他,希特勒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得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德国全体国民,以德国一己之力,几乎横扫西方主流世界。希特勒极右思想也是他极力宣扬的东西,后世评价说他们欺骗了德国人民,这个说法过于简单粗暴,他们用自己的死,证明自己确实有这个信念,既然失败,那就用自己陪葬。
《帝国的毁灭》是一部深刻揭露纳粹德国暴行的经典影视作品,该片通过精细还原历史场景,展示了希特勒生命中最后的12天及其个人命运,揭示了纳粹帝国的覆灭。影片不仅呈现了战争的残酷,还对人性、权力与梦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打破德国对于这段历史的禁忌,为观众提供了全新视角来审视那段黑暗时期。观看平台包括腾讯、咪咕和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