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福州新区:砂质海岸生态减灾的全球典范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59: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福州新区:砂质海岸生态减灾的全球典范

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砂质海岸生态减灾案例入选全球8个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案例,由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向全球发布。这标志着福州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际认可。通过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沿海防护林建设和东湖湿地公园的打造,福州新区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全球海岸带生态减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01

从“风沙满地”到“绿色屏障”

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的海岸线曾经是一片荒凉景象。多年前,这里“风大乱石沙满地”,“水咸、土瘦”是老一辈人居住于此的回忆。海岸侵蚀加剧、海洋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离迁……福州新区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2017年,福州新区开启了一项持续性的沿海造林工作。23公里沿海防护林带、80万株木麻黄、12万株阔叶乔木在建设者的手下从无到有,为新区筑起一道防风固沙的绿色防线。成效立竿见影:数据显示,防护林后侧的平均风力由原先的每秒4.30米降低到每秒2.93米。

如今在夏季,绿色长廊环抱海湾,往往能看到这么一幕:水清滩净、飞鸟蹁跹,碧空耸立的海螺塔下音乐飞扬,游人如织。2021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岸段被选为8个案例之一。

02

“一核两带,多廊多园”的生态布局

筑牢防风线后,城中造绿也提上议程。“福州新区编制《福州滨海新城森林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并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中,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规划指引。”福州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高岭介绍。

依托显山露水的自然空间格局,福州新区构筑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形成“一核两带,多廊多园”的建设格局。“我们完成800多亩的‘湖海田’系统生态修复,塑造沿河绿带约53公顷,并依托丰富的山地森林与优美湿地景观,规划建设生态康养、森林体验、科普教育等主题森林公园。”高岭说。

碧水悠悠的东湖之畔,湿地公园依湖而建;闽江河口湿地,芦苇飘摇风光旖旎……绿笔绘就,新区焕新颜。

03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福州新区不仅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致力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绿色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福州新区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作为全国唯一涵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新区,福州新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推动福州发展。9年来,福州新区以“智”促产,构建数字驱动的“产业新区”。福州新区突出“一城两翼”产业布局,依托国际空港、海港、数据港三大产业集群,发展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粮储与食品、生物医药健康、文旅六大主导产业,落实十条细分产业链链长制,以“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为主线,追新逐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福州新区经济总量达3127亿元,以占福州6.6%的土地实现24%的地区生产总值。数字经济规模增长20.2%,为区域经济注入数字动能。培育大东海、恒申、永荣、中景、金纶等产值超500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汇聚超千家纺织企业、年产值超2000亿元,产值全球第一;形成万华、中景、坤彩等国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多项产品产能全球第一;打造全球首个从材料到终端一体化的新型显示产业园区——福米恒美产业园,预计2026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

04

全球视野下的福州新区

福州新区的经验不仅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能力。通过中印尼“两国双园”等国际合作平台,福州新区将自身的生态减灾和绿色发展经验传播到更广阔的舞台,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砂质海岸生态减灾案例的成功,不仅是福州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为全球生态减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