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胸科医院专家:游戏爱好者如何避免睡眠障碍?
北京胸科医院专家:游戏爱好者如何避免睡眠障碍?
“游戏再好玩,也别忘了睡觉!”这句看似简单的提醒,却道出了许多游戏爱好者的心声。随着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睡眠障碍。北京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敏指出,长期熬夜玩游戏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
游戏为何影响睡眠?
科学研究表明,游戏对睡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生物钟紊乱: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生物钟会自动调节睡眠和觉醒时间。然而,熬夜玩游戏打乱了这一节律,使得入睡时间推迟,甚至形成昼夜颠倒的作息模式。长此以往,生物钟的紊乱会导致持续的睡眠问题,甚至可能发展为慢性失眠。
褪黑素分泌受抑制: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其分泌减少会令人难以入睡。此外,激烈的游戏情节让大脑过度兴奋,即使在停止游戏后,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平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
睡眠质量下降:即使勉强入睡,熬夜后的睡眠质量也往往不佳。研究发现,熬夜会影响深度睡眠的比例,导致第二天醒来时感到疲惫不堪。缺乏深度睡眠不仅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还会削弱记忆巩固和情感调节功能。
如何平衡游戏与睡眠?
北京胸科医院的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实用建议:
设定游戏时间限制: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游戏时间限制,例如每天不超过1~2小时,并严格执行。可以通过定时器或手机提醒来帮助自己遵守时间规定。
避免睡前玩游戏:尽量避免在睡前1~2小时内玩游戏,以免大脑因过度兴奋而难以入睡。晚上,可以选择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阅读、听轻音乐,来帮助身体和大脑逐渐放松,为睡眠做好准备。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舒适、昏暗,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遮光窗帘和耳塞来阻隔外界干扰。
保持规律作息:即使在周末,也应尽量避免熬夜。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稳定生物钟,让人在固定的时间自然产生困意。
合理安排日间活动:如果因为特殊原因必须熬夜,白天一定要补眠。可能的话,白天可以预先补眠1
2小时,这样晚上的睡眠需求就会变少,以减轻熬夜的痛苦。熬夜时,如果工作到一半觉得很累,不要硬撑,小睡1030分钟会很有帮助。熬夜会刺激自律神经,让心跳、血压上升,中间休息30分钟,可以减少心跳、血压上升的情形,情绪也会比较稳定,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升工作效率。熬夜后,隔天的白天可以用来补眠、调整日夜周期,中午最好睡个午觉,不要过度透支体力。熬夜1天,往往需要花几天时间才能补回来,切记不要连续熬夜。
睡眠的重要性
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助于恢复体力,还能增强免疫系统,提高认知能力,促进情绪稳定。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才能保持最佳身心状态,青少年则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免疫力下降,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的风险。
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我们可以做到游戏与休息两不误,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