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城记:平遥、大同、皇城相府的古今交融
山西三城记:平遥、大同、皇城相府的古今交融
夜幕降临,平遥古城的南大街上,一盏盏大红灯笼次第亮起,将这座有着2800年历史的古城装点得格外迷人。街边的茶馆里,老人们围坐在八仙桌旁,品着热茶,聊着家常,偶尔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不远处,几个孩子正在追逐嬉戏,他们的欢声笑语在古老的街巷中回荡,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了勃勃生机。
平遥古城,这座始建于西周的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汉族古城之一。城内,4000余座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错落有致,街道呈独特的“土”字形布局,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厚重的历史。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这里并非一座空有其表的“死城”,而是一座充满生活气息的“活着的古城”。
走在古城的街头巷尾,你可能会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或者是一位老大爷正在专注地下棋,周围围坐着一群观战的邻居。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是古城最真实、最动人的写照。正如平遥县文化馆副馆长巩丽所说:“当更多的人住进那些如今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庭院时,古城才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果说平遥古城展现的是历史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那么大同古城则是一幅古今交融的绚丽画卷。每当夜幕降临,大同古城墙便会被璀璨的灯光点亮,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盘旋。站在城墙上远眺,古老的城楼与现代的城市建筑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
大同古城墙周长7.24公里,呈正方形布局,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漫步在城墙上,脚下是历经沧桑的古砖,眼前是流光溢彩的夜景,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奇妙。更令人惊喜的是,大同古城还是非遗文化的聚集地,剪纸、陶艺、民间音乐等传统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如果说平遥和大同展现的是古建在当代的活力,那么皇城相府则是一个关于转型与创新的故事。这座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的古堡,曾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20世纪90年代,皇城村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皇城村开始谋求转型。
1998年,皇城村决定转型发展文化旅游,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对皇城相府进行修复修缮。经过3年多的努力,一个投资过亿、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圆满完成。为了提升知名度,皇城村还斥资280万元邀请《康熙王朝》剧组来此拍摄,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皇城相府名声大振,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更是一个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文旅融合项目。景区推出的《再回相府》实景融入剧,让游客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这座巨宅曾经发生的故事。此外,景区还融合了当地非遗项目和特色风俗,打造阳城鼓书演出、“八音会”表演、生铁冶铸技艺体验等丰富的活动,为游客带来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深的文旅体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皇城村还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打造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如今,游客们不仅可以在这里纵览帝师之宅的巍峨壮观,品味相府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可以在海会书院领略玲珑宝塔的风姿,在九女仙湖划船,在郭峪古城漫步,尽享大旅游生态圈的魅力。
平遥、大同、皇城相府,三座古城,三种风貌,却都展现了同一个主题: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它们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熠熠生辉,照亮着中国古建文化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