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科技再创佳绩,AI投资前景几何?
上海金融科技再创佳绩,AI投资前景几何?
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再次取得亮眼成绩。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上海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位列全球第二、全国第一。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AI在金融行业的投资前景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金融科技领跑全国
上海已经成为国内最主要的金融科技头部企业集聚地。据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葛平介绍,上海吸引了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的科技子公司,一半以上的银行和主要保险集团的科技子公司,以及中国银联和支付宝等龙头支付企业。此外,空中云汇、XTransfer等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也选择在上海落户。
上海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中表现抢眼,位列全球第三。报告指出,上海在金融科技应用上持续发力,在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信息科技产业规模上显著优于伦敦。上海拥有密集的金融要素市场,汇集了外汇交易中心、上证所、上期所、中金所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全的城市之一。
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正在推动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表示,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在金融领域尤为广泛,涵盖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市场交易、产品设计等方方面面。
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大模型应用持续领先。在“第六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上,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创新监管实验室发布了“2024年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领域示范场景及创新应用与案例”,共有27家企业的32个项目获得入围奖,39家企业的51个项目获优秀奖。
金融领域对AI技术的需求与挑战
尽管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风险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印发《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评价规范》和《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信息披露指南》,对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成本也是目前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因素之一。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的成本问题备受关注,千亿级别参数、动辄以月来计算的训练周期,对应到存储环节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因此,人工智能若想在更大范围内应用,仍有很强的降本增效需求。
上海经验对其他城市的启示
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的AI投资提供了重要参考。上海的金融科技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 金融科技企业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既有传统金融行业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有专注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 传统金融业高度发达而新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与之配套的金融科技产业各领域发展较为均衡
- 各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主要分布在浦东、徐汇、杨浦、黄浦、虹口以及普陀部分区域
- 金融科技创新集群不显著,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有待增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条有待完善
上海的经验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科研机构则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上海已经出台了《高质量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引领性的金融科技中心。
可以预见,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巩固,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这不仅将为上海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科技发展提供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