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重仓北上深科技股,你跟上了吗?
社保基金重仓北上深科技股,你跟上了吗?
近日,社保基金在北上深三地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风向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社保基金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布局。
社保基金北上深布局:50亿级科技创新基金相继落地
2024年2月,社保基金湾区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深圳)合伙企业正式注册成立。该基金注册资本51亿元人民币,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认缴出资50亿元,深创投认缴出资1亿元。基金将重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此之前,社保基金已经在北京和上海布局了类似基金。在北京,社保基金设立了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由社保基金独立出资,君联资本任管理人。该基金将主要投向中关村早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重点支持科创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在上海,社保基金成立了长三角科创投资基金,规模51亿元,同样由社保基金独立出资,IDG资本担任管理人。该基金将重点支持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投资策略:聚焦科技创新,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社保基金的投资策略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社保基金通过投资30余家市场化股权基金,联合社会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性产业。截至2023年末,基金资产总额达到30,145.61亿元,其中累计投资增值余额14,748.80亿元,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7.36%。
政策背景: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出资,发挥基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政府投资基金将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帮助那些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更加专注于长期技术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成功概率和成果应用转化效率。
科技创新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中国正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社保基金的投资布局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高度契合,为相关领域的企业提供了稳定和持续的资金支持。
对个人投资者的启示
社保基金作为国家重要的长期投资者,其投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近期在北上深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的举动,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重点关注社保基金投资的领域和企业,从中寻找投资机会。
社保基金的投资布局和策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机会,为自己的财富增长寻找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