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笔下的“女鬼”:一首宋词里的人鬼情未了
吴文英笔下的“女鬼”:一首宋词里的人鬼情未了
在宋代词坛,有一个特殊的创作题材——"髑髅"(死人的头盖骨)。词人们为何要歌颂骷髅头?这背后究竟有何深意?本文将通过吴文英的《思佳客·赋半面女髑髅》,带您领略这首堪称宋朝版"人鬼情未了"的佳作。
在宋词之中,曾经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题材。许多词人们纷纷以此为题进行创作。这个题材就是髑髅[dú lóu]。
就连诗人黄庭坚也概莫能外。他曾写了一首《髑髅赞》,诗曰:
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
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
业风相鼓击,美目巧笑倩。
无脚又无眼,著便成一片。
什么是髑髅呢?其实就是死人的头盖骨。放着较好容貌的美女不去歌颂,偏偏要去赞美骷髅头,这是什么“恶趣味”呀!
这其中必然大有含义!今天,我为诸君介绍宋朝词人吴文英的一首《思佳客·赋半面女髑髅》
《思佳客·赋半面女髑髅》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
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又飞。
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
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
【释译】
初醒过来,睡意未消。
用钗燕轻轻梳理长发。
隔壁园中,杏花盛放,
折摘一支杏花细把玩。
青春女子,妆美如画,
细细春雨,花随雨飞。
我们就这样轻易分离,
如今成了曾相识的人。
埋在坟中,愁肠皆断,
独自度过那夕阳斜晖。
好似落花,任凭风吹,
对人间再没有了念想,
落花也不会粘在衣上。
在这首词中,吴文英通过奇妙的想象把一位女髑髅(女鬼)幻化成友情有肉的青春女子,描述了她的生活情趣和感情故事。读完全词,我们不但没有被恐怖的髑髅所吓倒,反而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位可爱俏丽的女子形象来。
不得不说,吴文英是一位极富才华而又感情丰富的词人。
首句写这位女髑髅和她活着的时候,在刚刚醒来还是睡眼朦胧的时候,如同她省钱一样,就在妆镜之前轻轻梳理尝尝的头发。
“钗燕拢云”,钗燕即玉钗,“云”即云鬓,指女子浓密的秀发。“钗燕拢云”显得女子睡意未消,心情慵倦,也侧面地暗示她天然丽质。
她从隔墙折来杏花枝嬉弄玩耍,以此说明女子也没有忘记春天。折下代表艳丽春光的杏花,表明她对人间美好事物依然留恋。
词人觉得这已不是“半面女髑髅”,而是“青春半面”的美丽女子,妆饰如画。从以上三句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富有生活情趣的女子。
至此,词笔轻快活泼的,让人丝毫没有意识到吴文英是在描绘一位女髑髅。
在“细雨三更花又飞”句,词情突然转变。三更细雨,淅淅沥沥,凄厉悲惨。古时人们相信,鬼魂生活在阴间,而活动常在夜深人静之时。
“花又飞”的意象表示一个年轻生命的夭折,同时也勾起对美好情事的感伤,并自然过渡到下阙的抒情。
“轻爱别”,人世界的离别总是那么轻易就到来,从此恩爱永别。“旧相知”,曾经相识的也成了过去的,再也触不到的情人。简短的两句,写出了说不尽的人世沧桑和死生无常的凄凉情感。命运如此,情何以堪。
紧接着的一句“断肠青冢几斜晖”,把强烈的情绪推向高潮。青冢借指妇女的坟墓。女子的芳冢之旁,挂着几缕落日的寒晖,令人感到凄凉和心酸。
这里埋葬着昔日所恋的情人,触景生情,怎不令人“断肠”,悲痛欲绝。
结尾两句,词意转折。词人似乎试图以超脱的心情进行自我安慰,以减轻悲痛。在《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记载:维摩诘丈室中有天女散花。天花飞到菩萨们的身上,纷纷坠地;然而碰到大弟子们的身上,却粘附不去。天女说,“结习未尽,华(花)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结习”就是积习,积久而难改的习惯。在这里指“对世俗意欲的执著”。如果能抛开人世间的羁绊,那么就不会为旧情所缠绕,因此也就能“断红不点衣”。
据说吴文英曾在西湖遇见了一位歌姬,与之交好。但歌姬为某权贵所有,于是这段爱情以悲剧收场,歌妓也不幸而死。吴文英在他的很多诗词中都寄托对这位歌姬的无限哀思。
这首词是吴文英晚年的作品,似乎是想摆脱旧情的缠绕,有意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努力使心境归平静。“结习尽者,华不著也”。但是字字句句都表现出他对女子的同情、爱怜之情和思念之意。
这首词堪称宋朝版的“人鬼情未了”!
【注:本文中图片来源:小🍠,作者“月瑾汐”】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历史中纵横上下
诗歌里南北西东
读书破千卷万卷
游山登千峰万峰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