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课堂揭秘:英语在数学中的神奇作用
韦东奕课堂揭秘:英语在数学中的神奇作用
近日,北京大学数学教授韦东奕的课堂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韦东奕的板书几乎全为英文,引发了网友感叹:“果然数学的尽头是英语。”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英语在高等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现代数学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为什么数学需要英语?
英语在数学中的应用,远不止于简单的术语翻译。从历史渊源来看,现代数学的许多重要成果都是用英语发表的。例如,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成就之一——费马小定理的证明,就是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用英语发表的。在国际数学界,英语已成为事实上的通用语言。
从现实需求来看,英语能力是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必备条件。以国际数学会议为例,无论是2024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数学、智能计算与机器学习大会(MICML 2024),还是其他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英语都是主要的工作语言。研究者需要通过英语进行论文发表、学术报告和同行交流,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英语如何助力数学学习?
英语学习对数学思维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掌握专业术语是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例如,“derivative”(导数)和“integral”(积分)这样的基本概念,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其英文含义,就很难深入学习微积分理论。其次,阅读英文教材和文献能开阔学术视野。许多前沿研究成果首先以英文形式发表,及时跟进这些资料有助于保持学术敏感性。最后,用英语表达数学思想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用非母语进行学术交流,需要更严谨的逻辑和更清晰的表达,这对提升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韦东奕的双语教学法
韦东奕在课堂上大量使用英语教学,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他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双语并重:在讲解复杂概念时,韦东奕会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帮助学生建立双语思维模式。
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高级理论,逐步增加英语使用的比例,让学生自然过渡到全英文学习环境。
实践导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学英语,增强学习效果。
未来展望: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平衡
在全球化背景下,数学教育如何平衡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重视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母语教育的重要性。正如芬兰等国的做法,通过多语种教学让学生在母语与外语之间灵活切换,既能保持文化认同,又能拓展国际视野。
韦东奕的课堂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在坚持数学本质的同时,灵活运用英语这一工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未来参与国际学术竞争奠定坚实基础。